四年時間足以改變很多事情。
今年是蔣文淵任肅州知府的第六年。
其實早在三年前的他的任期就滿了,可肅州百姓舍不得他走。
在他三年任期將滿的時候,聯合寫了萬民書送上京城,硬生生的將他留了下來。
蔣文淵也舍不得這里的百姓,就又留了下來,這一任就是六年。
今年就是第六年了,只怕這回,肅州百姓就算再上萬民書,也留不下來了。
來肅州的第四年,蔣禹川回了青州老家參加了鄉試,并一舉奪得解元,這一年他十三歲。
同年,他進入了國子監學習。
與他一同參考的大哥蔣禹江也考了零州府鄉試的第五名,蔣文淵以“蔣國公”之名,將侄子一同舉薦進了國子監。
兄弟倆一同住在京城的蔣國公府。
行二的蔣禹河在勉強考了秀才功名后,竟然偷偷留書出走,跑出去投軍了。
他還算聰明,知道他三叔在肅州,也不敢來西北。
就跑到了東南沿海,說要去打倭寇,可把他娘給氣得,揚要和他斷絕親子關系。
三哥蔣禹湖志不再讀書,考上秀才后也沒有再繼續讀下去,而是選擇了經商。
蔣文淵干脆去信家里,把家里所有的產業都給了他來打理。
他也是七個兄弟中,唯一娶了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