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怕是有什么誤會……”
“那日昭貴人受傷,原是一場意外。錦凳年久失修,臣妾已經罰過內務府修造坊的人了,也讓管教嬤嬤重新訓導了那日伺候的幾個宮女。”
“力求以后不要再發生這種事?!?
皇后用比平日更溫柔的語氣,出解釋。
一面看了看太后,似試探,似求助。
見太后臉色淡淡的,似乎沒有幫她說話的意思,皇后失望之余,免不得,又追加了一句,為自己開脫。
“臣妾派人給昭貴人送了一些藥和補品,并特意找太醫問了她的傷情。
太醫說,她是舊傷嚴重,尚未養好卻意外有了磕碰,故而要再多養一些日子。
臣妾知道陛下為昭貴人著急,回頭,臣妾派人再叮囑她一回去,讓她盡量少出門走動,在屋里休養為宜。
陛下若是掛記她,就像今日午間那般,去觀瀾院看看她便是。讓她陪陛下說說話,再找人來歌舞熱鬧,也能讓陛下松快松快,免得整日為國事操勞,太過勞神。
陛下這般晝夜勤政,臣妾是很心疼的?!?
皇后越說,語氣越和軟。
說到最后惶恐已褪去,臉上全是賢惠體貼的笑意。
真的很像處處為丈夫著想的賢妻。
可也只是像而已。
她最后語中的抵抗和尖刺,皇帝聽得出來,太后也聽得出來。
那意思分明是在說,昭貴人受傷關本宮什么事,分明是她舊傷沒好就去鳳儀宮碰瓷,就不能老老實實待在自己屋里別出門嗎?她不出來,陛下也不耽誤和她見面呢,臨在太后回宮之前還趕去她那里消遣,叫了宮嬪歌舞助興,時間都耽誤在這上頭,等太后真回來了,倒是忙著處理政務不來迎接侍奉太后了,既然這么忙,早干嘛去了?
太后看著皇帝臉上笑意越來越深,暗道皇后愚蠢。
難怪被分了權柄。
這個時候還跟皇帝置什么氣,她是皇后,又不是太后,哪有壓制皇帝的倚仗!
太后是很希望后宮安穩的。
自然希望帝后關系和睦。
若是平日,此情此景,太后轉開話題,敷衍過去就算了。
可今日卻不同。
昭貴人在后宮鬧出的一次次風波,已經引起朝堂非議,這已經不單純是后宮的事情,也不能小事化了。
于是雖然覺著皇后蠢,太后還是順著皇后的話,說了下去。
“皇帝常去昭貴人那邊?她既身有傷病,子嗣上怕是艱難,哀家多句嘴,皇帝還是雨露均沾更好。先帝爺和你這般歲數時,已經有了七個皇子,皇女更多。可皇帝如今膝下只有兩個公主,年紀又小,哀家每每想起,便覺煩憂?!?
太后說著便嘆了口氣。
“哀家就你們兩個兒子,你處處比瑞王沉穩,讓人放心。可是子嗣上頭,瑞王跟前不管嫡出庶出,已經好幾個兒女了,如今瑞王妃再次有孕,也是喜事一樁?;实?,你得重視皇嗣啊?!?
太后的語重心長,讓皇后有絲絲不解。
不知道怎么話題從昭貴人,一下子就轉到皇嗣,甚至瑞王那邊去了。
可她倒是慶幸太后岔開話題,將皇帝的關注點從她和昭貴人的矛盾上挪走,叫她松了口氣。
“太后,都是臣妾的不是,是臣妾沒能為陛下誕育嫡子?!?
皇后樂得包攬過錯,體現自己的賢惠。
不料笑容和煦聽著太后訓導的皇帝,忽然接了話。
“皇后整日操勞后宮瑣事,損耗身體,自然難以生育。朕讓賢妃幫你料理些雜事,一為你養病,二來也是為子嗣考慮?!?
皇帝問太后:“您這次回宮,慈云宮住得可還妥帖?”
太后表示還不錯。
皇帝便道:“這都是賢妃指揮著內務府打掃修整的,添置了一些東西,也是她的主意,朕看她倒還在行。
只是她到底年輕,若有疏漏,到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