嬪妾得娘娘多次援手,娘娘需要嬪妾做什么,嬪妾都會竭盡全力。”
緋晚沒有承認自己對鳳位的心思,但也沒有否認,只是應了慶貴妃的話。
兩人四目相對,彼此默契已成。
慶貴妃從隨身的金絲繡孤雁荷包中,取出了“神石”。
嬰兒巴掌大小的黑色石頭,天然形成的灰白色紋路像幾條銀河縈繞其上,隱有光澤流動。
“你道本宮為何有這東西?是本宮曾祖母傳下來的。她是許多年前瞿國的‘玄女’。”
什么是玄女?
緋晚對瞿國的風土人情并不熟悉,只是前世在邊關御敵時,機緣巧合學了一些北瞿話而已。
慶貴妃告訴她,瞿國在建國之前,只是幾個小國和許多部落。他們世代信奉的女神,名叫天玄女神。
而“玄女”,是女神在人間的轉世。
統攝遠近千百部落,受萬眾供奉。
但玄女并非時時都有,有時隔幾十年出一個,有時則間隔上百年。
自慶貴妃的曾祖母去世后,直到如今,新的玄女已經七十多年未出現了。
玄女座下,有三個“神使”,算是高級神官。三枚神石就是他們身份的象征。
慶貴妃手里這枚石頭,是曾祖母秘密傳給子孫的。在新玄女出現,重新指派神使前,她可以通過這塊石頭,在瞿國人面前獲得一些權力。
比如,在韃子入宮時命令他們不許傷害嬪妃。
“其實在瞿國正式建國前,玄女幾乎等同于瞿地無上的王。只是自兩百年前瞿國第一任皇帝征服各部,設置朝廷,設立百官,學漢地推行禮儀和教化,玄女信仰才漸漸勢微。”
這也是為何慶貴妃在韃子入宮之時,手握神石能震懾一時,卻不能真正讓韃子退兵的緣故。
瞿國人如今雖依舊尊敬女神,但行軍打仗,還是要聽主帥的。
“娘娘竟有這樣的身世!”
緋晚很意外。
燭光輝映,慶貴妃含笑點頭,“我的曾祖母是‘玄女’,曾祖父卻是漢人。那時候瞿國內部動蕩,曾祖母自覺有危險,便派忠仆將只有四歲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祖父送回了漢地。后來,祖父和那忠仆的女兒成婚,生下我父親。我只有曾祖母和祖母是瞿人,其余血親都是漢人。如今長輩們都不在了,但我還有一個哥哥。”
她說起親人,笑意更加柔和。
淡灰色的眼睛彎彎的,見之可親。
之前緋晚就注意到,慶貴妃的眼睛顏色略有不同。特別是在晴朗的天氣里,緋晚曾經見過她淺淡的眼睛在日光下微微泛著銀華,非常漂亮。
原來是血統的緣故。
“娘娘既有血統淵源,又有神石在手,能做新一代的‘玄女’嗎?”
緋晚突發奇想。
慶貴妃莞爾:“玄女轉世,需上一代玄女在臨終前有所昭示,再由神官和最虔誠的信仰者根據神諭尋訪印證,并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血統和任命,是朝廷冊封的做法,和瞿地信仰的古老儀軌不同。”
這么麻煩?
緋晚其實有個大膽的想法。
但既如此,暫且便擱下不提了。
“陛下早知道娘娘的身世,也知道您手里有神石?”
“是。”
緋晚嘆惋。
人人都道慶貴妃是因出自潛邸,性情又好,才被皇帝看重。卻原來,背后還有這層緣故。
緋晚問:“那么當日瞿兵進宮,陛下獨自躲藏到不知何處,留下娘娘等人……難道,是篤定瞿兵會聽娘娘您的話,所以不怕他們傷害各位么?”
慶貴妃溫和的笑意里,多了兩分銳利。
淡色眼眸閃過不屑。
“這卻不是。北瞿國的皇廷歷年來刻意打壓玄女信仰,自我曾祖母過世,多年未有玄女出現,其余兩枚神石一枚在瞿國皇宮供著,另一枚不知所蹤,所以其他兩位神使等于沒有。陛下對神石作用的認知,只限于典籍,他并不確信神石能讓瞿兵忌憚。”
緋晚明白了。
所以皇帝當日,的確是拋棄了宮中所有嬪妃,獨自顧全大局去了。
慶貴妃道:“陛下的性情,本宮這些年來,只會比你了解更深。因此,雖則他答應過,要幫本宮把身陷瞿國的哥哥接回來,但他登基幾年并無行動。這番瞿兵入侵,本宮被迫亮出神石,瞿國皇廷必然忌憚,我哥哥在那邊,倒成了現成的人質,他們越發不會放他走了。這,也是本宮要請你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