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皇帝登基的第五年,再用不了三年,大梁將會處處烽煙,內(nèi)有反叛,外有強敵,邊關(guān)失守,朝廷南移。
緋晚前世出宮流落到邊疆,生活剛穩(wěn)定一點,便遭遇了外敵入侵。
她被卷入戰(zhàn)爭,生死歷練中,漸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兵卒。
守城御敵的將士們慷慨悲歌,抵不過朝廷腐朽。上頭胡亂指揮,耽誤戰(zhàn)機,糧草不濟,沒有援兵,那么多熱血兒郎,最后都掩尸于沙場。
緋晚死的時候,沒看到外敵被打退,也沒等到天下重新安定。
但她聽說過一個人的傳奇。
趙懷生。
一介布衣,文士出身,因逢冤案而落草為寇,嘯聚山林,劫富濟貧。
在大梁被外敵入侵,皇親國戚紛紛南逃,官兵大范圍潰敗時,他拉起一支民間隊伍。短短半年時間,從幾千人擴大到十幾萬人,輾轉(zhuǎn)游走于東部和北部各個州縣,幾次粉碎敵軍大規(guī)模南下的企圖。
為江南朝廷的建立爭取了時間。
緋晚死前一個月,聽說趙懷生被江南新朝廷遙遙冊封為翼國公。
雖然是個空頭的爵位,朝廷實際上給不了他錢糧,但總算能讓他名正順招兵買馬,抵抗外敵。
而當(dāng)時的朝廷,皇帝已死于南遷路上,緋晚生下的龍鳳胎也失落于民間不知所蹤?;首迮韵底拥鼙煌鈹硽⒘艘淮笈?,剩下的要么不敢冒頭,要么血脈太遠。
國君已歿,新君沒有人選。
于是明貴嬪所生的大公主,作為皇帝遺下的親生血脈,長女,雖然年幼,但仍被老臣們推出來,擁立為攝政長公主,成為新朝廷名義上的核心。
攝政長公主發(fā)懿旨號令皇族子弟立戰(zhàn)功,約定最后誰的功勞最大,誰就是下一任君王。
可惜緋晚那時死得早,不知道最后是誰登基。
她只知道趙懷生和兩位老將軍各自盤踞一方,拉起大梁江山屏障。
朝廷中的黨政攻訐依舊存在,趙懷生被封為國公沒多久,他和明貴嬪的舊事就被抖落出來。
有人質(zhì)疑大公主能攝政是趙懷生和明貴嬪里應(yīng)外合的陰謀,流傳得沸沸揚揚,甚至傳到了遙遠的北方邊關(guān)。
事實具體如何,以緋晚當(dāng)時的身份,可就無法知曉了。
前世往事如煙云散去。
緋晚如今,已經(jīng)不是在虞聽錦壓制之下的卑微宮婢,而是身居高位的宮妃。
宮廷漸漸在她謀劃掌控之下,明貴嬪和大公主還是怯弱的一對母女,需要她幫助。
遠在斛州獄中的趙懷生,比前世入獄時更加激烈。
因為京城出現(xiàn)了韃子入侵之事——這在緋晚前世,是兩年后才發(fā)生的。
趙懷生在獄中寫的抨擊文章,直指皇帝本人。
一旦引起朝廷關(guān)注,他必死無疑。
也許沒有機會出獄落草。
那么日后若有戰(zhàn)亂,大梁就少了一位能影響大局的勇士。
“貴妃娘娘……趙先生只是嬪妾的同鄉(xiāng),他若有罪,朝廷依法懲處,沒有嬪妾置喙的道理。后妃不能干政,娘娘恕嬪妾不能聽您的吩咐。今日您對大公主的照顧,嬪妾銘感五內(nèi),日后一定報答!”
面對緋晚的勸說,明貴嬪最終堅定地搖了搖頭。
深深福身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