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遼東,顧名思義,是指遼河以東地區。即今遼寧省的東部和南部,濱城與丹東市之間的范疇。
別看這兩座城市雖然同樣臨海,但若是做過比較,海洋資源最豐富的無疑得首推濱城。
這一點完全是由地理位置決定的。從地圖上看,丹東只有南邊是黃海,但濱城正好就在遼東半島的尖尖上,宛如匕首形狀的陸地直插進浩瀚的大海之間,具體地說就是插進渤、黃兩海之中。
濱城的東面是終日喧囂不止的黃海,灘涂堅實,巖礁聳立,參差錯落,像一排排角斗士挽臂抱肩,一起抗擊從太平洋深處涌來的萬鈞之力。
這里無論魚蝦還是海蟹都生長得威風凜凜,鋼藍色的鲅魚,炮彈似的飛躥在在風口浪尖上,武士蟹則揮動長長的鉗子,在礁石叢里“咔咔”作響。
濱城的西邊則是如女人般溫柔的渤海,輕風卷動的細白浪花猶如飄動的百褶裙,小心又仔細地愛撫著平坦綿軟的沙灘,谷子一樣的金色細沙在一望到底的水波里閃著光亮,就連魚蝦和螃蟹也長得纖柔舒展,游起來就像跳舞一樣。
而洪衍武的目的地蛇島,恰恰就位于濱城西北面的渤海之中25海里處。
洪衍武一行人是1977年5月6日清晨到達濱城的。
一下火車,他們第一件事就是就是買了一張本市的地圖。隨后在就近找了個招待所放下行李之后,他們馬上就迫不及待地重新走向了街頭,四處查訪起來。
初到濱城,這幾個從首都來的外鄉人就有了三點比較深刻的感受。
第一就是城市中心街道兩旁的建筑物充滿著異國風情。那一棟棟隨處可見的小洋樓,全是日俄統治時期的建造的。有歌特式的、巴洛克式的、古典復興式的。雖然大多因為“運動”變得破舊落敗,但仍然可以想象出當年繁榮和輝煌。m.biqikμ.nět
第二就是城市中還在使用三十年代的有軌電車。這種在舊日京城被叫做“鐺鐺車”的東西,自打日占時期之后,一直為這個城市的公共交通出力,從沒有一天中斷過。
洪衍武他們,非常喜歡有軌電車的“咣當,咣當”聲響。在他們看來,這就和京城長安街上的電報大樓鐘樓,每到整點奏響悠揚的“東方紅”樂曲一樣,同樣能代表著這座城市的獨特風情。
第三就是濱城雖然到處是與水產公司相關的門市和海鮮餐館,但蹊蹺的是,行市卻十分蕭條,物資極其短缺。
本來洪衍武還想帶著陳力泉和“小百子”享受一下他印象里的生猛海鮮,可進了不少家看著還算體面的飯館統統發現,不但沒有海參鮑魚,也沒有大蝦,甚至連像點樣的魚都沒有。掛在墻上的黑板寫著的菜譜,全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常菜。
結果他們跟服務員一打聽才知道,海鮮倒是有,但都是水產公司劃撥給涉外飯店和特供商店用了。至于普通老百姓下館子,能吃到細糧已經不錯了。
不用說,這又是“運動”十年,各行各業生產停滯造成的后遺癥。
雖然沒有順風順水的希望,但還是得說,洪衍武最初的街頭查訪計劃其實相當失敗。
他一開始,認為既然“挫虎龍”是珍惜藥材,那么就把方向放在了這個城市的博物館和藥店里。可沒想到一個星期過去之后,他們差不多把城里的街道全走遍了,卻沒有一家博物館有“挫虎龍”的相關記載,也沒有一家藥店的人聽說過這種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