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別說,確實不負允泰的隱隱期待。
也不枉他帶著老伴,兒子兒媳,孫女嫡女一起舉家前往京城的興師動眾。
在王蘊琳和洪衍武陪伴下,到達黃米胡同的當天。
雖然一眼看去,老宅的大門為掩人耳目未曾翻新,殘敗的樣子難免讓允泰略感神傷。
但真等進了門里面,實際的恢復情況卻遠遠超出允泰的預期。
要知道,半畝園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那是經過園林專家李漁精心設計,清代中后期的帝都,最負盛名的私家園林。
被譽為道光、咸豐年間帝都六大私家花園之首。
而它名曰“半畝”,卻非只有半畝的面積。
實際上經完顏家歷代擴建,這里共有房舍一百八十余間,為三路五進的四合院。
面積約十余畝,九千多平米,比洪家老宅還要大上許多呢。
畢竟是世家府門嘛,底蘊不是普通人家能輕易追上的。
至于這里之所以會叫這個名字,其實有兩個原因。筆趣庫
一個謙虛。
古人往往喜歡說自己的園子小,類似寸園、芥子園等都是這個意思。
另外,這個名字和宋代之前,皇家喜歡“半畝方塘”的典故有直接的關系。
就像朱熹有一首詩寫的那樣,“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完顏家的“半畝園”,就有一個長方形的小池塘,可賞水色云天之景。
但除了這個最核心的水景,這里還有一個值得稱道的特別之處。
那就是對南北方庭院空間格局的優點兼容并集。
作為北方庭院,“半畝園”毫無疑問的采用了“一正兩廂”的格局。
用方正和對稱體現了世家的莊重和端正。
但同時又具有南方園林曲徑通幽的微妙情趣。
不但亭臺閣謝各類建筑物種類豐富。
就連彩畫、植物、裝飾、雕塑,角門也無不別具匠心,做了精致的設計。
可以說無一處不是景,無一處不引人入勝。
那么可想而知,重塑這樣的宅院難度有多大。
而單先生作為一個真正的古建專家,作為一個博學的通家。
他不但一板一眼的按照古建規制,把房屋重新建造修繕一新。
并且還很準確的掌握了南方婉約、極具書卷氣的造景特點。
幾乎不走樣的復原了這套宅院的精彩之處。
所以別說安大妮、安小芹這樣連正經四合院都沒怎么見過的鄉村女子了。
就連兆慶和他那一對兒女置身在這里,也嘖嘖稱嘆,東張西望。
全然不敢置信,他們自家的祖宅竟然是楠木做柱,琉璃做瓦,堪比南方園林的花園宮殿。
但最打動允泰的,讓他心服口服的,卻在于一個一般人不會注意的細處。
那就是宅院之內,無所不在的麒麟石雕了。
門雕、影壁、過廳、房檐、角門……到處可見。
這才是最貼切,最體貼的復原,這才能真正證明單先生水平高妙之處。
因為之所以會存有這么多的麒麟,正是因為完顏家買下這座宅邸的一代主人,名諱就是完顏麟慶。
如此自不用問,指著這些石雕,對孫男娣女們親口教誨勿忘祖宗的允泰,是多么的大喜過望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