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廠養活的八百多工人,和為廠子做散活兒的近千家庭婦女,也帶動了附近數個村莊的經濟。
并且龍口村這一年,還把公共基礎設施繼續完善,已經追上了京城的標準。
如果再考慮到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提倡精神文明,普及基礎教育的工作。
或許真正全面的比較起來,龍口村的積極意義還要超過華熙村一些。
當然了,正是因為這樣耀眼的成績。
龍口村雖然沒被全國所認知,但一樣被縣里授予了“先進集體”的稱號,并被縣報多次報道。
而兆慶,也成為了龍口村村民和林書記心目中實質的帶頭人。
不但林書記大事小情總喜歡帶上兆慶一起討論,愿意問他的意見。
就連龍口村的村民也愛用“我們自己的李向南”來評價兆慶。
這句話的來歷,是因為大年初三,電視臺剛剛播出一部十二集的改革大劇新星。
劇中由周里京扮演主角李向南帥氣穩重,又朝氣蓬勃。
既善于處理矛盾,又不畏艱難,勇于向古陵縣的種種弊政說不。
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全國人民,都打心眼里喜歡的帶頭人形象。
所以說,能給予兆慶這么高的評價,足見大家的服氣與認可。
而對這一點,兆慶的岳父安書記可是一點不吃醋,甚至內心里多半還有點樂見其成呢。
至于兆慶本人,他更不愿意辜負大家伙的信任。
于是在這新的一年里,他并沒有安心躺在功勞簿上。
還在繼續為龍口村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毫無疑問,即將開放的石花洞旅游景區,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所以除了在洪衍武和水清的支援下,和“北極熊服務公司”打聯手,按計劃開展餐飲業務的同時。
兆慶經過考慮,他結合這方面的優勢,便打算發展農業大棚,和鵪鶉養殖業。
他的想法很簡單,如今消費市場對優質商品的需求正在擴大。
春節前的京城,南方蔬菜和海鮮銷售火熱就是最好的證明。
特別是今后餐飲業務一旦展開,龍口村也就有了完全屬于自己的銷售渠道。
生產出的農產品即便是不能及時銷售出去,也能通過自己的渠道販賣給游客。
絕不會像當初的雞蛋滯銷的情況出現,風險不大。
更讓他增強信心的是,這個想法一跟洪衍武商量。
不但立馬就獲得了這個表弟大力稱贊與支持,甚至洪衍武還給他的產品銷路兜了底。
倆人經過一番更詳細的討論,直接確定了生產方向。
那就是不碰大路菜,只生產高檔優細菜,最好是外國引進品種的“特菜”。筆趣庫
比如綠菜花,卷心生菜,西芹什么的。
如果“北極熊”餐廳和石花洞旅游區還不能完全吃下來也不要緊。
洪衍武會在永定門蔬菜批發市場有熟人,可以從那兒銷出去。
鵪鶉蛋更好辦。“北極熊”做罐頭的需求量也大了,完全可以包銷。
另外還可以把本地吃秋天草籽兒產下的雞蛋和腌雞蛋,作為獨具特色的地方拳頭產品。
而這件事最重要的意義還在于。
如果大棚菜項目獲得了成功,龍口村不但做到了手抓工業,不放農業,而且以后永遠都是不用看天的豐年。
但能否獲得華熙村帶頭人那樣的榮譽。
自己能否也像吳任寶一樣光彩奪目的站在全國人民面前,兆慶倒并不在乎。
因為他是在報恩。
對把女兒嫁給他的安書記報恩。
對在困難年月里庇護了他一家的龍口村全體村民報恩。.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