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注定不能平靜。臨近年底,繼震驚朝野的東韃使團遇伏大案后,又一則有關北燕統帥的傳聞,以星火燎原之勢,在京城達官顯貴中間悄然流傳開來——
靖寧侯傅深性好龍陽,有分桃斷袖之癖。
這個消息出現得蹊蹺,但細細想來,頗有些可推敲之處。況且人們總是不憚于用最下流的揣測補全“真相”。沒過多久,傅深從軍以來的情史已經繪聲繪色地傳遍了公侯勛貴之家,甚至成了某些人茶余飯后的談資。
在大周,喜好男風并不是件特別出格的事,世人對此也格外寬容。但這種事出現在一個手握軍權的將軍身上,就不僅僅是“愛好”那么簡單了。
前朝國號為“越”,國祚百余年,其中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情種皇帝,廟號肅宗。
肅宗在潛邸時寵幸一位韓姓美人,他即位后,不但將韓氏封為貴妃,還將她的父兄幼弟統統加封。韓貴妃的弟弟名叫韓蒼,史載其“姿容秀美,貌若好女,有明珠美玉之質”。韓蒼因為姐姐的緣故進入鸞儀衛,在一次伴駕出游時到皇帝跟前露了個臉。肅宗對他一見傾心,回宮后遲遲不能忘懷,竟然不顧世俗倫常,將韓蒼迎入宮中。恩寵有加不說,還在妃嬪名分之外,特意另設一“貴君”,位比貴妃,使姐弟二人同侍一君。
大越朝從未有過這樣的先例,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無不震動。文武百官苦諫不已,恨不能排隊磕死在殿前。
雖然肅宗是個驚世駭俗的情種,但拋開這重身份,他首先是個皇帝,一國之主。他不能容忍自己因為一點私事而被一群咸吃蘿卜淡操心的飯桶們指手畫腳。一怒之下,這位頗有手腕的皇帝竟然下了一道中旨,允準公卿士大夫納男妾;六品以上官員及勛貴宗室可娶男妻,例同正妻。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此例一開,朝堂上觀望者居多,許多文人卻立刻將斷袖捧成了一件風雅之事。于是民間也紛紛效仿,南風自此長盛不衰。肅宗在位近三十年,大臣們竟無人敢奏請廢去此令。
直到前朝日益衰弱,當時在位的宣宗感于南風盛行,有違天理倫常,致使人口不豐、丁壯銳減、稼穡艱難,這才下旨禁止民間男男婚配。詔令放男妾歸家,給還身契,重新入籍編戶。但是法令之外仍有例外,宣宗不但允許有正妻身份的男子繼續留在夫家,還特地下了一道恩旨:凡正六品以上官員、公侯勛貴、皇親宗室,有自愿娶男子為正妻者,許其上奏,特賜婚配。
這道恩旨成了宣宗制衡權臣貴戚的殺手锏。尤其是對于世襲爵位的勛貴而,娶男妻意味著沒有嫡子,將來爵位無人繼承,死后會被朝廷收回。
越朝滅亡后,這把殺人不見血的軟刀子由于效果卓著,被沿用至今。而大周立國以來,被皇帝賜婚的大臣就有十幾位,個個都是位高權重攪弄風云之輩。
北燕軍統帥、靖寧侯、穎國公嫡長子,無論哪個身份,最怕沾惹上的就是“斷袖”二字。
多少人虎視眈眈地盯著他,皇帝正愁沒有借口收攏他手中的兵權,怎么偏偏趕在這個節骨眼上流四起?
傅深閑居在家,不與親朋故交走動,自然無從得知這些傳聞;他手下的人則因為聽了太多有關靖寧侯的不靠譜傳聞,天花亂墜妖魔鬼怪什么都有,對這些流早已見怪不怪。
但凡他們警醒些,都不該放任謠這樣肆無忌憚地流傳開來。
布局者磨刀霍霍,而局中人耳目閉塞,一無所知。
等稍微警醒一些的嚴宵寒從飛龍衛口中聽到這個傳時,心里頓時“咯噔”一下,直覺要糟。
那晚他沒等到傅深的回答,斯情斯景,再堅韌的人也不免動搖。嚴宵寒占了上風,可惜他并不高興。
東韃使團遇襲案,元泰帝沒有讓飛龍衛接手,嚴宵寒只能選擇私下調查。他心中橫亙的疑惑并未消失,雖然傅深說是他把自己看得太高了,但能在沙場全身而退的人就這么栽在了一場伏擊上,就好像一只鴨子莫名淹死在了水缸里。更別說這場伏擊處處透著古怪,以飛龍衛的手段,居然至今仍查不出主謀。
傅深的態度讓他疑心這個案子或許另有隱情,而嚴宵寒需要它背后的真相。
無關公正,也不是為了道義,而是因為他替皇帝執掌著一把鋒銳無雙的妖刀。他要看清藏在水面下的洶涌暗流,才能控制刀鋒所向,而不致被它反噬、或者被暗流卷走。
本朝歷代天子極重禁軍,皇城內設左右金吾、鸞儀、九門、驍騎、豹韜共十衛,稱為“南衙十衛”。宮內設左右羽林、神樞、神武六軍,專司護衛,稱為“北衙六軍”。此外,另設飛龍衛督察百官,巡行四境,長官為正三品欽察使,有密折直奏御前之權。
北衙各軍上將軍皆入飛龍衛,嚴宵寒領欽察使一職,位列眾將軍之上,已是實權意義上的北衙禁軍統領。
把“靖寧侯是斷袖”這個傳聞帶進禁軍的是左神樞軍上將軍魏虛舟。魏家家族龐大,姻親眾多,跟京中大部分勛貴都攀得上親戚。魏將軍更是得天獨厚,禁軍衙門里找不出第二個比他更熱衷于保媒拉纖、傳播小道消息的老爺們兒。筆趣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