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爸說的消息之后,我原本想立即動身。但是現在暫時不想了。反正國門已開,回去的路已無阻礙,隨時都可以回去。我打算計劃妥當了再行動......對了,爸,華銀公司的人提說過忠武這樣人的往事是怎么處理的沒有?”
楊海藍語氣冷靜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接著又問起韓忠武的問題。
雷華英和韓忠武的神情立即緊張了起來。
他倆現在都已經拿到了港城身份,算是港城人。國門打開,他倆自然都可以踏入國內。
但踏入國內并不意味著他倆就可以毫無顧忌地直接回去老家。
畢竟當年韓忠武‘失蹤’之前打傷了當時的民兵營長,在那時絕對是大罪重罪。
他此時還不知道他的國泰兄弟已經讓那個民兵營長從人間蒸發,老家幾乎已經沒有任何人還能記得那人。兀自以為那人現在仍然還在橫行霸道,他的罪名也依然還在。
而雷華英‘失蹤’之前雖然沒有罪名,但在當時那種特殊形勢下,也非常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扣上‘叛逃’大罪。
一旦貿然回去,很容易‘自投羅網’。
“很抱歉。對于這一點,我沒有特別問起。不過華銀公司的人多少還是提了一句,說是特殊時期里除了惡意殺人傷人,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仍然會被追究之外,其它絕大多數事情都采取‘既往不咎’的處理原則。”楊元亮稍稍有點歉意地說道。
雷華英兩人雖然微微有點失望,卻還是理解地點了點頭。
人家要談的都是上了一定層次的大事情,基本不可能會詳說他們這種小事。
能有個大略指向性提醒就已經很不錯了。
韓忠武當年雖然傷了人,但絕對算不上是惡意。
畢是竟對方率先起了齷齪心思并正在采取罪惡行動。
緊接著兩人就陷入了迷惘之中。
面對這種模糊情況,他倆究竟是回去,還是不回去呢?
此時楊元亮說完了要說的事情,自己默默喝茶,任由三個晚輩自己做決定。
而雷華英和韓忠武一時間決斷不下,就把目光投向了楊海藍。
“忠武,華英,我覺得這件事既不能不為,也不能莽撞動作。我打算這樣分步進行,你倆幫著看看是否合適。具體的步驟是......”
楊海藍沉思有頃,沉著地說出了自己接下來的做法打算。
......
一天之后,羅湖橋。
羅湖橋是連接港城與內地的一道合法關口。
國內這邊的通關窗口前,零零散散地排著二十多個來自港城的男男女女。
從外表看,這些男女的穿著都比較正式,明顯是港城生意人的穿著。
而在實際上,他們也的確都是生意人。
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是自己開著小公司小工廠,因為聽到了國內‘出口特區’的相關消息和相關運作政策而感覺到有大利可圖,于是克服恐懼想要進入國內一探虛實。
也有少數則是港城大家族的代人。他們同樣是代表大家族打前站。
夾雜在通關隊伍中間的一個三十出頭的中等個男子卻既不是大家族代人,也不是自己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