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簡單。
眾所周知,儀刀由來,傳承已久,最早可追溯至西漢時期的環(huán)首刀。魏晉時期,又稱為御刀,皆施龍鳳環(huán)。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zhí)。
唐承隋制,儀刀在唐朝時期,主要為禁衛(wèi)軍千牛衛(wèi)和儀仗使用,因此又被稱為長刀和千牛刀。
因此,這儀刀不僅是兵器,還是禮器。
而儀刀是直的!
乃橫刀之一,只因龍鳳乃皇家象征,因而刀柄龍鳳環(huán)被取締了而已。
白菲菲也聽出來,老朝奉有些摸不準這刀的來路。
她看了我一眼,最后還是沒開口。
她不問,我也不答。
但這動作,被老朝奉看在眼里。
他也知道我跟白菲菲認識,不僅僅是寶泉雕母錢那次,還因到了這,我和她“討價還價”過半天。
老朝奉自以為白菲菲是讓他來問我。
有寶泉雕母錢的經(jīng)歷,他知道我是行內(nèi)人,也不自視甚高,躬身問道:“貝勒先生,您能給我們講講嗎?”
白菲菲端起茶盅,沒有阻止。
顯然,她也想聽聽我的見解。
我對這老朝奉的態(tài)度和心性、能力有些好感,也不藏著掖著,回答道:“儀刀不僅是武器,同時承擔著禮器的作用,刀身筆直,賦以威儀。唐刀四制中,刀身彎曲,刀刃帶幅度者,唯有障刀。”
“因障刀短,乃是士兵近身廝殺時,橫刀和陌刀不便使用時,近戰(zhàn)的主武器,所以刃口幅度明顯,更有利于切割。”
“你搞不明白的,是這玉刀由白玉雕琢,理應(yīng)是禮器,應(yīng)該雕琢成儀刀才對,怎么會有幅度,是不是?”
老朝奉連連點頭。
我問:“提起唐朝,你最先想到哪兩個印記?”
“盛唐,萬邦來朝!”老朝奉脫口而出,似有所悟。
“什么叫萬邦來朝?”我又問。
“遣唐使!”
說到這,老朝奉恍然大悟。
遣唐使中,哪一支來的次數(shù)最多,規(guī)模最大,對唐朝各方面學習最博?
他精神一振,求解道:“這是……倭刀?”
我點點頭,露出孺子可教的笑容。
白菲菲卻冷哼一聲:“你都確定這玉刀是唐朝了,你覺得唐朝賜下,不選唐刀,選倭刀?它有什么資格,讓大唐這么用心?”
我翻了個白眼,直接沒搭理。
白菲菲見狀,有些生氣。
但這種場合,她也不好發(fā)作。
這時,臺上的楊老也鑒定完畢。
他將玉刀放回托盤,笑著說:“開元盛世,唐明皇時期的玉刀,看其形制,應(yīng)該是倭國遣唐使進貢的物品。嗯,算是身為學生的遣唐使,給大唐交的一次作業(yè)。”
說到這,他不禁感慨:“好寶貝啊!林掌柜,你們南玉軒,可真實底蘊深厚。這玉刀實打?qū)嵉逆?zhèn)館之寶!”
要不是場合不對,他得將“館”換成“國”。
林掌柜聞,笑容滿面,拱手說:“不愧是楊老,這眼力就是毒!”
顯然,這玉刀初選過了,就看接下來,王先生是否會選擇此物。
我看向白菲菲,一挑眉毛。
白菲菲放下茶盅,一不發(fā),臉色很不好。
我笑著搖搖頭。
這白菲菲,一直清楚我的本事。
要不然,她也不會幾次三番找上我。
一開始,想將我收為己用。
后來,又請我“鼠局”幫拳。
這次,還是請我為外援。
只是,我能耐越高,她現(xiàn)在越郁悶。
因為手段高,眼界就高,她更不好收服我了。
這時,又一位持寶人上場。
來頭同樣不小。
同為武陵市四大巨頭之一的西墨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