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套四寶,乃是一道豫菜,起源于清朝,曾經還是宮廷菜。
其主要材料就是鴨子,雞,鴿子和鵪鶉四樣。
根據四種禽鳥的體型大小,最終成形的菜品,一樣套著一樣。
因為制作過程十分復雜,所以能做出來的人少之又少。
就沖這賣相,哪怕味道上有點缺陷,咱們也得對張麗豎起大拇指。
大海就已經這樣干了。
他好聽話不要錢似得說出口,就差沒把張麗夸得天上有地上無,夸得張麗眉開眼笑。
等張麗一聲招呼,他更是跟搶食兒似的,很給面子。
仿佛這不是在吃飯,而是在打仗。
就連貝貝,也被他帶動,連連下筷。
我卻不為所動,直愣愣的盯著鍋里的“套四寶”,心思早已飄遠了。
坐在對面的大海,第一時間察覺我的異樣。
他先是沖我擠眉弄眼,最后實在忍不住,在桌子底下踢了我一腳。
我回過神,正好張麗問:“怎么了,弟弟,我這菜,哪里做得不對嗎?”
我猛地起身,激動的一把抱住她,大聲說:“對,這可太對了!”
最后,我甚至忍不住,在她額頭印了一下。
之前我想不通的點,那轉瞬即逝,沒能被我抓住的靈光,此刻在這道菜的“提點”下,終于變得清晰。
難怪之前大海說要請和尚敲木魚時,我會突然覺得哪里不對。
原來如此!
之前清點西墨閣的物件時,我們曾碰到一件被“涂垢”的梅瓶。
那尊看似是元青花的梅瓶上,被刷了厚厚一層漆。
這是宋子仁為了迷惑我們,故意弄的一件贗品,且半遮半掩,使不少人拿不準真假。
可事實上,“涂垢”這手段出現之處,乃是一些人為了保護物件,免遭他人盯上,亦或是被人毀掉,才將原本的好東西,偽裝成普通平凡的模樣。
而這用來保護好物件的手段,除了“涂垢”之外,還有一招,名為“木魚腹”,或是“肚包金”。
這兩個名稱的由來,乃是某些人為了保護一樣東西,會特意制造一件腹部中空的東西,然后把真正要保護的東西放入里面,再將口子封上。
因為這手法,乃是來源于寺廟。
和尚這個群體,看似引人向善,且過得清苦,只吃素菜,仿佛有道高人。
其實,大部和尚,手里頭寬裕著呢。
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寺廟,占據不知多少良田,且這些良田,都是不交稅的。
這些良田哪里來?
一部分是某些因為稅過重,無力承擔的弄人,苦于苛捐雜稅,于是不得不將名下田畝交給寺廟,名曰“掛靠”,從而達到避稅的目的。
哪怕這樣一來,寺廟同樣會收“掛靠費”,終究比朝廷的苛捐雜稅要輕得多,至少餓不死。
還有一部分,當然是寺廟里靠著各種信徒捐贈的香油錢,在大災之年,以極小的利益,威逼利誘,兼并而來。
事實上,在古代,大部分農人,別說吃肉,能吃飽的時間,都不多。
一輩子能有一二十年,靠著勤懇耕種,吃得飽飯,都是幸福。
可那些寺廟,卻能吃得飽飯,還能有菜吃,已經過得比大多數人要幸福了。
這也是古時候為何會有“滅佛之禍”的原因。
而除了各種田產,許多寺廟里,其他財富的積累自然不少。
那這些財富,就隨便堆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