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對方不雅觀,自己也會覺得受到侮辱。
所以,跪坐是那時的主流,也是禮儀的象征。
除了跪坐,還有箕坐。
箕坐,就是岔開腿。
這是一種很侮辱人的坐姿。
歷史記載中,荊軻刺秦王,秦王劍太長,被荊軻追著滿大殿跑,不得已繞柱而走。
直到負劍而起,這才擊倒荊軻。
那時候,荊軻就選擇面對秦王,靠在柱子上箕坐。
把秦始皇氣得拔尖而刺。
所以,箕坐等于嘲諷、侮辱對方。
及至魏晉時期,跪坐都還是主流,但民族融合加劇。
到了南北朝時期,胡床引入中原,唐朝開始盛行,逐漸取代跪坐。
而到了五代十國時期,盤坐正逐漸盛行。
直到宋朝,椅子正式成形。
垂腿坐才成為主流。
此時,對方跪坐而迎,顯得很是莊重。
可在我看來,對方的表現,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
挺能裝!
對方并不清楚我的想法。
觀察許久后,終于有所行動。
他拿起放在下邊的手,將手中的小葉紫檀念珠放到面前的木質矮幾上,用紫砂壺倒了一杯茶在建盞之中,輕輕推到我面前。
下一秒,身后一人抬來一個支踵,放在我身后。
眼前的中年男人開口,聲音平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貴客臨門,吾心甚喜,特地備了今年的雨前龍井招待,小友不妨品鑒一番?!?
聽著對方文縐縐的話,又看了看他身后的精致屏風,身前的黃花梨矮幾,以及桌上裊裊飄香的香爐,剛剛放下的小葉紫檀念珠,泡茶用的紫砂壺和建盞,他口中的雨前龍井……
以及跪坐的方式。
我心里一陣別扭。
這人看起來很喜歡古董。
同時很喜歡附庸風雅。
更喜歡顯擺。
最后匯聚成一個評價——真能裝!
我沒按照他的節奏來。
腳跟一勾,支踵拉過來幾分。
而后我大喇喇坐下。
選擇岔開腿。
這樣比較舒服。
對方眉頭一跳。
我拿起建盞,一咕嚕把茶全部倒進嘴里,先漱了漱口,這才全部咽下去。
此時,對方的臉色已經變得無比陰沉,眼里帶著火氣。
怒意快要壓不住。
我放下茶杯,說道:“茶喝了,可以談正事了吧?還是說,你還想露一手工夫茶?”
說罷,我看向水榭一角。
那里,放著一套工夫茶的茶具。
如果對面坐著的是一個漂亮姑娘。
例如白菲菲。
我不介意附庸風雅,裝模作樣,跟對方來一套古禮交流。
可面對這么個千年老僵尸,我懶得搞這些東西。
更何況,和對方弄這么一套客套逢迎干嘛?
還“有朋自遠方來”。
抱歉,我是來者。
眾所周知,來者不善。
沙堂主緩緩坐正身體。
眼中彌漫殺意。
很顯然,他生氣了。
他冷冰冰的說:“我以為,我以禮相待,你我之間,總能稱得上一句朋友……哪怕只是此時此刻虛偽的客套。”
對此,我回以譏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