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年月7
秋收,即便累,也還是歡喜的。vodtw.co食歸倉,代表這往后這半年,有了口糧,不會餓死。
這幾天的餐桌也是豐盛的。玉米地里的棒子,也不是所有的都一次性成熟的。總有一些還嫩著呢。掰棒子的人遇這樣的,少不得趕緊撿了鮮嫩的直接剝了皮,將那嫩玉米粒啃著吃了,然后吃出一嘴的白色的漿汁來。支書和隊長在地里吆喝,不許私下里偷著吃,要收起來,然后統一按戶分配。但人餓極了,哪里管得了這么多。還不是該怎么吃還怎么吃。但總能剩下一些,一家能分兩三個,擱在鍋里用清水煮了,自有一股子清香。林雨桐覺得現代的那些玉米,什么新品種,都沒有這個滋味好。聽說那些新品種種出來是給牲口做飼料用的。棒子很長,顆粒很多,但卻遠沒有現在這樣的顆粒飽滿。雖然看著小一些,但是好吃啊。
更是有那些孩子,將細嫩的玉米桿撅下來。這長得一節一節的東西,還帶著甜絲絲的味道。孩子們一年到頭沒有什么甜嘴的東西,這玉米的嫩桿子,特別受歡迎。
是飼養場的騾子和馬,都算是解饞了。這玉米桿子是最好的草料。
等大豆收了,天明顯是已經冷了下來。四爺的冬衣帶著的都只有絨衣,根本沒有棉襖。
可空間里有棉花,有皮子,卻沒有時下用的布料。細棉布確實不少,但卻都是白色了。
忙過這一陣,得在空間里將這些布染了。
好不容易淘換回來的布票做外面的衣服都不夠。她又一次感覺兵團好了。至少衣服是按季節分發的。
如今這軍大衣,是想要也沒地方買去。
玉米,大豆,高粱,都是要交公糧的。真正輪到自家吃的,還得是紅薯。
趁著糧食還在曬著,生產隊開始分紅薯了。這紅薯的分法,是按著人頭分。一個人多少米的壟子。然后各自給丈量好,自己挖自己的。
一年到頭,這紅薯的占大半年的口糧。從這時候要吃到明年春天。誰讓這玩意產量高啊。
林雨桐和四爺分了半壟子。可這也有一千斤不止。剛從地里刨出來的都是濕的,特別重。
現在的紅薯跟后世那些改良過的紅薯還是不一樣的。改良過的紅薯長得均勻,大部分都是細長條的。但如今這紅薯,都是圓疙瘩。要是哪一窩紅薯周圍下雨積了水窩,那這一窩紅薯長得格外的大。一個個像是人的腦袋似得。別以為這是占了便宜。這樣的紅薯因為水多長的大了,但卻不甜。不光不甜,它還裂開大口子,露出里面的白肉來。這樣的紅薯根本不能儲存。當天拿回去洗干凈,得趕緊切成片,曬干。等吃的時候,將紅薯干磨成粉。要是趕天氣不好曬不干,那算是白瞎了。長了毛只能喂豬了。
正是因為紅薯要儲存要品相完整,不能有外傷。所以刨紅薯不光是體力活,還是個技術活。
這技術,顯然四爺不過關。
一耙子下去,一窩子七個紅薯都出來了。但是有四個帶了傷。
林雨桐蹲在后面把這些紅薯的藤蔓摘了,面的細根也得清除了,還有面的泥土粘的多了運輸的時候重。這么一抬頭,看見四爺愣愣的盯著耙子的還沒下來的紅薯出神。然后他彎下腰一掰,完蛋鳥!徹底成了兩半了。
林雨桐:“……”得虧不靠著這個吃飯,否則真得餓死。
還是吳春來和李國芳兩人幫忙,好歹才算是收回去了。
收到家里,還得將紅薯擺在太陽下或是通風的地方,等水分蒸發了,才好儲存。
程教授他們分的最少,光是紅薯最多也是吃個半飽。林雨桐硬是要分一些給他們,人家只拿了那些外面破損,不能儲存的,而且還是林雨桐肯定處理不過來的一部分。δ.Ъiqiku.nēt
一點別人的便宜都不愿意占,有骨氣的很。
等將紅薯都收到地窖里,早出門,都有些凍腳了。
林雨桐收拾空間的箱籠,找能用的東西。竟然找到了一箱子勞保用品。最實用的是勞保鞋了。有棉的,也有單,防水,防滑,暖和,實用。
這樣的天,這鞋即便是單鞋,也膠鞋和布鞋暖和。
不過這手套也不錯,還有防凍的帽子,遮擋的只露出一雙眼睛來。
“我想縣城看看,買點布。”林雨桐往四爺懷里縮了縮,總得做兩套外套吧。
四爺點點頭,“明兒去。”布票跟糧票都已經換回來不少,換季的衣服肯定是足夠了。“還有什么想要的?”
“沒了。”林雨桐掰著手指頭算,“想給咱們一人做一件羊皮大衣。羊皮咱們有好的。買點毛線來,叫人知道咱們買了毛線了成了。”毛衣毛褲還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