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人相通嗎?
劉浮生饒有興致的看向史春秋,這位史大秘,看著胸有成竹,似乎早有準備,可能他這一套,已經對很多人都施展過了!
史春秋說:“六大茶系之中,紅茶乃是全發酵茶,其中有祁門紅茶,政和工夫、坦洋工夫、滇紅工夫、九曲紅梅、宜紅、小種等等品類,紅茶的香氣最為濃郁,令人飲之如飴……亦如一人,入江湖之前,便已練就一身本領,自出洞來,罕逢敵手——劉主任明白我的意思吧?”
好家伙,原來是這么一個,茶與人相通!
劉浮生恍然,史春秋竟然以六大茶系,隱喻官場之中的六種人!這倒有點意思!
史春秋笑著說道:“第二種是綠茶,乃是當年新采摘的鮮芽、鮮葉所制!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廬山云霧、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皆為綠茶!清鮮可口,鮮爽無比!此種茶,看似鮮嫩,但卻經過精細打磨,令人耳目一新!奈何修煉尚淺,若非悉心保存,絕對經不起歲月洗練……”
“第三種,為青茶,亦是烏龍茶!安溪鐵觀音、鳳凰單樅、武夷巖茶等等,皆為烏龍茶系!飲后齒頰留香,回味甘鮮……若是存儲得當,且再加回火焙制,亦別有一番風味!”
聽到這里,劉浮生輕輕點頭,史春秋這以茶喻人,的確令人耳目一新。
見劉浮生露出贊許之色,史春秋也有些小小的得意,畢竟,品茶這一課,就是他讓陸茶客賞識并重用的敲門磚!
“第四種為黑茶,后天發酵,金花茯茶、安化黑茶、熟制普洱……滋味醇厚,令人流連忘返!越是歲月悠長,便越能感受到其韻味!初入江湖雖聲名不顯,但若假以時日,必將驚艷四座!”
“第五種為黃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平陽黃湯……皆為黃茶,此種茶發酵極輕,鮮爽之中,混合著令人流連忘返的悶黃香氣,只可惜與綠茶通樣嬌弱,自以為躊躇記志,卻經不起江湖歲月,只能曇花一現。”
“至于這第六種么……”
說到這里,史春秋的笑容之中略顯輕蔑,停頓了一下之后,才繼續說道:“第六種為白茶,采摘之后,不經殺青或揉年,只是自然日曬,便可成茶!若以茶喻人,這種人倒是最多,江湖險惡,卻一頭扎入,顧頭顧不了尾,難免會平平無奇了!”
聽聞此話,劉浮生微微一笑,沒有說話。
史春秋笑著說:“陸書記喜歡以茶會友,無論任何一種滋茶,盡皆包容并蓄,只是不知道,聽完我的介紹之后,劉主任更喜歡哪一種茶葉呢?”
史春秋這句話,就是給劉浮生出一道考題。
六種茶,六種不通的官場中人,你劉浮生,覺得自已是哪一種?或者說,想當哪一種呢?
當初,史春秋陪陸茶客喝茶時,說出這番以茶喻人,曾被陸茶客大為贊賞,甚至就連陸茶客,也引用過這番說辭,提點和敲打旁人。
所以如今,陸茶客通樣等待著,劉浮生的答案。
只要劉浮生有所選擇,陸茶客便可以有針對性的繼續談話,說白了,史春秋這是為陸茶客當一個先鋒,讓一次試探。
劉浮生沉吟著說:“史秘書的話,我聽明白了,六大茶系之間,雖有天然生長的原因,但最大的區別,還是制法不通,你問我喜歡喝什么茶,就是問我傾向于當哪種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