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聞心涼了一半。果然,林之念繼續:“之念無以為報,唯愿終身不負陸輯塵,承諾皇后娘娘,愿與他相攜到老,共度此生。”這是她的承諾:“供他以誠心愛意、奉他以瓊漿華服、重他心之抱負,相守相伴、不離不棄。”你重的起嗎!那是一個男人的雄心!是野性、是獵殺、是天性!逐鹿的是一呼百應!要的是天下歸順!你給的起嗎!他要瓊漿華服干什么!誠心誠意做什么!照鏡子嗎!可蘇萋萋到底沒有說出口,她立場不夠,說了是跟兒子離心,只是神色凝重,沒有回答。坤儀宮內的氣氛頓時微妙起來。林之念也不再說話,她感覺的到輯塵的心意,所以想為兩人爭取。蘇萋萋沉默著,如果她兒子是個廢物,如果她兒子立不起來,她的兒子只有兒女私情,就此沒有不可。可,不是!陸輯塵不是那樣的人,他的眼里有野心,心里有屬于他的志向!不是偏居一隅!不是含飴弄孫!不是被消磨了銳氣,簡單知足。蘇萋萋看著手里的絲怕,她沒有辦法跟林之念出口惡,她沒有贏的機會。何況,林之念養大了她的皇兒。蘇萋萋給自己倒杯茶,權衡著關系,思考著對策……蘇萋萋不明白為什么她堅持離開,不能與兒子共擔天下——但似乎,又隱隱懂林之念的擔憂。至高無上的地位又如何,她和周啟不是一直坐著,滋味如何?做到皇上就高枕無憂了嗎!?做到皇后就心想事成了嗎,就夫妻和睦了嗎?不會的。坐上來不是高整無憂、事事順心,林之念不愿意是應該的……可,話又說回來,林之念就不能為了輯塵忍一忍,就不能退一步,既然兩個人有感情,難道不該是兩個人互相妥協,互相成全,非要是輯塵跟著她一起離開?!林之念知不知道,她現在如果不高興,就能讓人將她關入大牢,踏不出汴京城一步!更不要說帶走大周的太子!蘇萋萋到底深吸一口氣,出口的話依舊和善:“之念……你那么小就撐起了一個家,就是本宮當年也做不到,你有自己的商路,還為他做了那么多事,你有自己的想法很對,所以本宮——允許你們還住在宮外,生活和現在一樣,沒有任何變化,如何?”林之念看皇后娘娘一眼。蘇萋萋同樣看著她,緊急追加:“本宮絕對不會束縛你。”說著和善的握住她的手,溫柔退讓。林之念神色如舊。蘇萋萋繼續加碼:“就是……皇后之位,也未必不可,何須離開?"林之念看著握住自己的手,其實不習慣面對這些,就是上輩子,空楊的母親站在她面前,她也不曾如此和顏悅色的跟她商量空揚的未來。林之念收回手:“封地,我沒占大周一絲便宜,賣與他國也是一樣的價碼。”而且她沒有外賣他國的心理負擔,大不了都是一家。所以不是恩賞,也不是祈求,只是她要帶走對方兒子的誠意。現在看來,她異想天開了。但顯然她現在更像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在求娶富家千金,籌碼不夠,對方父母看不上她。她想差了,習慣思維害了她。蘇萋萋沉默著。林之念也不再開口,大殿的氣氛更加壓抑。蘇萋萋是撒完賭注,一無所有的賭徒。林之念是上了桌才發現,拿不出籌碼讓對方安心的賭客。可,林之念最后還是硬著頭皮開口:“娘娘,是否愿意同……我和陸輯塵一起離開這里?”她都沒臉說。蘇萋萋驟然看向林之念,也果然差點笑了。林之念更尷尬。讓一國之母跟著他們走,她連供養自己的都不過是"草草了事",又能給當朝皇后什么滔天的權勢。至于享樂。到時候恐怕自己都不能享樂,而又讓皇后娘娘拿什么享樂,民脂民膏嗎!至于"自由"。當朝皇后有,打皇帝都不手軟,還能安安穩穩地坐在這里,誰能說她沒有。"權勢"她不缺,太子之位說給兒子就給兒子了。"至高無上"的衣食住行,林之念更給不起的。是她莽撞了。只是,萬一呢?萬一她只要輯塵……“你覺得你合適帶走本宮?”“草民無禮。”“確實無禮,但……你若帶走輯塵,又想為輯塵帶走他的母親,有什么無禮的,你不是也將陸家那位老婦人照顧得很好,又何嘗不是因為她是輯塵的母親,我看到了,看到了你對他母親的好……”林之念聞,心里閃過一抹愧疚,但不多,到底還是因為,她帶走的不是從小養在皇后娘娘身邊的兒子。“既然你都想到這么多了,為何不為了他留下來呢?你想要什么!天下大同?”蘇萋萋記得徐正跟她說過,那些產業,代表了權利:“他坐上去,就是至高無上的權利,是天下大安……以他現在肯跟你走的心理,什么不能給你,什么不能答應你,何必要魚死網破——”更何況,皇上那個位置,只要不耽于享樂的,哪個要的不是海晏河清、蛀蟲死絕!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非要走!林之念看著皇后娘娘,詫異,怎么會一樣,很不一樣,這江山姓周!是周家江山。她做不得"主",皇后娘娘同樣做不得主,不是她換個太子換個皇子就是做主,甚至陸輯塵沒有坐穩皇位之前,也做不得主。而且就算陸輯塵將皇位讓給她,她也做不得"主"!就比如一代女皇,坐的卻是李家江山,她可以在江山內隨意調整家具的擺設,人物的來去,但不可以給房子換"主"。因為房子不是她的。不知道,皇后娘娘懂不懂其中的不同。林之念看著皇后娘娘隱有內火的眼睛,準備一勞永逸地跪了……吵起來,不是她本意。說大話,就更是畫餅了。林之念利落起身,準備跪:“是晚輩不懂——”“你這是做什么。”蘇萋萋急忙將人扶起來,對上林之念干凈的眼睛,也慢慢收斂自己的情緒:“是本宮太過激動了……”“不是,是草民太心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