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舉對他,對南部魏家,百利而無一害。魏九賢立即豎起大拇指:“家主為了魏家未來,殫精竭慮,家主英明!”魏遲淵掃他一眼。魏九賢像被人看個通透,垂下頭。魏遲淵開口:“我在這里暫時走不開,你先北上,去跟我祖母、二叔他們、以及魏家掌事談,這次萬不可再搞砸!”“是,是。”定然竭盡所能。……諸看著離開的魏四爺,松口氣。利益所在,魏四爺自然不會讓事情談崩。而且,拋開家主與郡主的私情不談,魏家在云豐郡被郡主打成這樣,還拉到了明面上。北部不可能看不到郡主的能力和隱藏的危機,所以阻力應該不大。諸轉身,面向家主拱手:“家主。”魏遲淵站在廊下,想到兩川的局勢,齊衡山死了,二皇子即將被押解回京…………汴京城內。臨近黃昏,最后一縷殘陽斜斜刺入東宮書房,雕花鏤空銅爐升起裊裊龍涎香,卻壓不住龍案上堆積的軍報散發出的血腥氣。窗外,玄甲衛列隊而過,檐角棲息的珍稀鳥雀撲棱棱飛過檐下滴漏銅壺。陸輯塵一身太子蟒袍,指節分明的手指打開加急密報:二皇子已經在押解回京的路上。陸輯塵揉揉眉心,這些日子來的疲倦才緩和一些。夕陽在他臉上投出細碎陰影,露出幾縷倦色。掌印大太監王德全捧著湯食掀簾而入。陸輯塵放下了揉眉心的手,恢復了往日的沉穩:“皇后娘娘怎么樣了?”王德全聞,神色滯了一下,還是如實回答:"娘娘執意要去靈堂守著,皇上還在勸呢……"陸輯塵料到了。窗外天色漸暗,陸輯塵喉結滾動兩下。蘇家大爺剛回來那些日子,母后沒少不痛快,從心里,母后已經偏袒了二舅舅。大舅舅哄了母后幾次,見母后依舊冷臉,便沒再執著讓家里原諒,奔赴了他的"仕途"。因為那幾句話回來的人,不是都因為沒有銀子隱居了,像蘇大爺這種,是真有為民的心。誰能想到,他為了不讓家里爭吵是調人去了江川,在這場戰事里,他如萬千沖鋒而死去的人一樣,馬革裹尸,也未露身份分毫。還是他戰死的消息傳來。他做主給了大舅父更高的體面,升任他為南支節度使,對外報是在擊殺齊恒山時犧牲的。陸輯塵寧愿他真是因此犧牲,也不愿看到,他只是萬千人中犧牲在戰場上的普通人中的一人。不是為了家族,不是為了名利,他只是在他的崗位上做了義不容辭的抉擇,沖在了屬下的前面。陸輯塵深吸一口氣,將筆放下:"擺駕坤儀宮。"“是。”……皇后一身素衣,誰的話也不想聽,手中佛珠被攥得發燙,眼淚止不住地往下落。“娘娘保重身體。”皇上攬著她,不想她去,也怕她見了棺槨哭傷了身子。——太子駕到——蘇萋萋第一次聽到兒子來了,沒有起身,目光依舊混沌。陸輯塵走過去。蘇萋萋下意識握緊他的手,不敢松開。周啟嘆口氣,用口型道:勸勸你母親。蘇萋萋肩頭輕顫,不出聲,但眼淚不停地落:"你大舅父的棺槨……回來了……"走了這么遠,終于到家了。"母親……"陸輯塵上前。蘇萋萋靠在他胸前,泣不成聲。周啟嘆口氣:"已經幾日未進米水,好好勸勸。"陸輯塵低頭,注意到母后衣領內側細密的針腳,是縫制的喪服的痕跡,母親貴為皇后不可輕易服喪。就是心哀,也只能穿在里面:“林備,取些湯食來。”蘇萋萋不餓。“娘吃一些,吃完孩兒和父皇一起陪你去蘇府看大舅舅。”蘇萋萋猛然抬頭看向他。陸輯塵已經接過早就備好的米粥:“吃一點,要是母后在靈堂昏倒了,外祖父他們是顧您還是顧大舅舅?”蘇萋萋眼淚落得更厲害了。周啟憂心萋萋的身體,但看兒子在場,最終沒有說什么。路上。皇后鬢邊銀絲在燭光下如霜雪刺目。周啟不敢多看:"西域幾部陳兵邊關了?”蘇萋萋擔憂地看向兒子。陸輯塵掰開手里的甜糕,又喂了母親幾口:“虛張聲勢而已,百山郡的武器出來,二皇子一系全殲在火器之下,他們不要命了敢越界?不過是仗著人多,看看有沒有雁可以打罷了。”周啟恨不得打爛自己的嘴。他慣性使然,忍不住說了政事。“真沒事?”蘇萋萋嗓子沙啞。陸輯塵肯定:“真沒事,若有事我能在這里?不信你可以問父皇,或者問眾大臣,還是京城誰驚慌了嗎?”蘇萋萋知道沒有,現在全京城都是獲勝的喜悅。……蘇府外,早已掛滿了白幡,蘇府上下彌漫著肅穆的哀戚。因為晚上出入的人并不多。青頂馬車停下,一開始并沒人注意。陸輯塵一身素服從車上下來,伸手扶母親。門口眼尖的嚇了一跳,匆忙去報管家。管家急急忙忙出來。陸輯塵示意他不必張羅,神色嚴肅地帶著母親和父皇緩緩步入蘇府大門。靈堂中央,棺槨奢華,與他去時的純粹比,現在的排場都是親人的哀思。蘇老學士、蘇老夫人、蘇家眾多親眷,來吊慰的親眷、好友紛紛站在院子里。太子上前,取了香。蘇老學士不敢讓太子給犬子敬香。陸輯塵拂開外祖父的手,恭敬地行了三禮。蘇老學士泣不成聲,長子能得此禮遇,雖死也無憾了。皇后娘娘早已趴在棺槨旁哭得不能自已。蘇老夫人扶著女兒,也悲痛萬分。幾位兒媳婦一人攙扶一人,也跟著哭。不管蘇二爺,蘇二夫人在大哥回來時多驚慌,現在也哭得沒有一絲假意。皇上緩步上前,手放在棺槨上,緩緩開口:“蘇卿家一生功績卓著,為國捐軀,實乃朕之痛失國之棟梁。朕當銘記其功,厚恤其家,特加封定安伯,世襲六代。”蘇家人聞即便在哭著也紛紛跪了下來。蘇老學士更是在下人的攙扶下,謝主隆恩!外面的人也都跪了下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定安伯魂安世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