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醫!萬般事情,都講究方法,不能一意孤行,若逆水行舟,舟亦難行,若順水行舟,不須用力,亦可一日千里!”扶蘇看著俠醫道:“俠醫先生,吾乃始皇長子扶蘇,此行乃去上郡。”“上郡乃苦寒之地,百姓疾苦,軍中士卒更時常患病,更有是幾十萬刑徒和徭役百姓修建長城,他們若病了,找不到醫者治病,若俠醫去上郡,便有無數的病患需要你的治療。”“俠醫先生無需將時間浪費在行路上,可每日救治更多的病患。”“到時候,大家都會宣揚您的美名。”“假以時日,何愁大家不知道俠醫大名呢?”“若俠醫先生一意孤行,十年二十年,尚且不見成效,又有多少人能記住您的名字?”“但若在上郡,天下……”趙驚鴻補充道:“到時候,天下誰人不識君!”“嘶!”俠醫頓時覺得渾身汗毛都立了起來,瞪大了眼睛看向趙驚鴻,喃喃道:“天下誰人不識君,天下誰人不識君!好!我跟你們去上郡!”他要做俠醫,做醫圣,做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那個人!趙驚鴻和扶蘇聞,不由得先試一下,一同做出邀請的手勢,“俠醫先生,請!”“扶蘇公子請!”俠醫拱手道。趙驚鴻見狀笑了笑,跟在兩人身后。走到隊伍跟前,俠醫對著張良喊道:“小子,我跟你們一起去上郡,正好可以給你治治腎虛的毛病。”張良聞,差點一頭從馬背上栽下來。四周一陣哄笑,紛紛看向張良。原本他們就看張良長得像個娘們,沒想到真不行啊!張良瞪著俠醫,恨不得將其生吞活剝了。趙驚鴻趕緊攔著俠醫,道:“俠醫,別說這些了,上馬!上馬!趕緊出發!”俠醫這才笑呵呵地上馬,跟著眾人一起準備出發。隊伍繼續前行。因為休息一日,道路上的泥濘也好了許多。扶蘇傷勢痊愈,也不再乘坐馬車,而是跟眾人一起騎馬前行,一路上跟趙驚鴻、張良、林瑾幾人有說有笑。趙驚鴻見四周人少,低聲問道:“子房,你可嘗試過?”“嘗試過什么?”張良不解地問。趙驚鴻低聲道:“你是不是雛兒?”張良臉上一紅,“先生問這作甚!”“那你行不行啊?俠醫說的是不是真的?”趙驚鴻問。張良面色一沉,一夾馬肚,快速前進,不理趙驚鴻了。趙驚鴻見狀,嘆息一聲,“看來是真不行,可惜了。”“大哥,什么不行?”扶蘇上來疑惑地詢問。趙驚鴻搖頭,“沒什么!哦!對了!你要記住,子房不喜女色。”“哦哦!好!”扶蘇微微點頭。林瑾見張良加速,不由得追了上去,問道:“子房,跑這么快干啥!”張良郁悶地看了一眼林瑾,淡淡道:“心煩,想要一個人靜一靜。”“怕不是想那送你頭發的娘子了吧?”林瑾笑嘻嘻地問。張良面色一沉地瞪了林瑾一眼。林瑾絲毫沒有察覺,還笑嘻嘻地問道:“兄弟,你告訴我,你是不是真不行啊?那俠醫說……”“滾!你給我滾遠點!”張良忍不住怒吼道。……咸陽。章臺宮。嬴政收到了黑冰臺的密信。召見了蒙毅。在看完嬴政遞給他的密信以后,蒙毅非常驚訝,看向站在一側的司馬寒,詢問道:“司馬大人,趙驚鴻可曾與令史有所聯系?”“不曾有。”司馬寒搖頭。同樣的問題,嬴政已經問過他了。蒙毅更加驚訝了,對嬴政道:“陛下,之前閻樂之死,趙先生曾經告訴我,如何鑒別是自縊身亡,還是被勒死后掛起來的方法。后來,我曾去詢問令史,跟他給出的答案是一模一樣的,在檢查尸首時,他們常常會用此方法鑒別。”《封診式》中,就有詳細記錄尸檢的內容。這個時代,也有相關的鑒定手段。嬴政微微點頭,對蒙毅道:“朕也詢問過了,沒想到,一具尸首之中,竟然還藏著如此多的秘密。蒙毅,你再去一趟,帶上令史,一同去檢查,通過趙驚鴻給出的方法,來鑒別棺材中的尸體,是否為阿房。另外,派人出去尋找夏無且,朕要找到他!”“是!”蒙毅領命。“算算時日,扶蘇他們應該快到上郡了吧?”嬴政問。蒙毅道:“這兩日,應該就要到上郡了。”嬴政微微點頭,“去吧!”“是!”蒙毅離開。等蒙毅走后,嬴政對司馬寒道:“繼續派人,將情報傳回來,朕要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是!”司馬寒領命退下。“趙高!”嬴政對殿外喊道。趙高立即邁著小碎步快跑進來。“陛下!”趙高低眉順眼,弓腰低頭,等待嬴政吩咐。“朕身體不適,你宣李斯和馮去疾來見朕,這幾日,讓他們代朕處理政務。”嬴政緩緩道,聲音中透露著些許的疲憊。趙高聞,立即點頭,“是!”看著趙退下,嬴政眸中寒芒閃爍。……上郡。蒙恬駐守城中,早些時日,他便收到了來自咸陽的始皇詔令。扶蘇要來上郡督軍,要蒙恬配合扶蘇。蒙恬得到這個消息以后,是痛心疾首。他們蒙家自來是支持扶蘇的,跟扶蘇關系一直很好。若無意外,扶蘇必然會成為儲君,成為秦二世。可如今,竟然因為分封之事,被發配到上郡來了。如此一來,豈不是徹底斷絕了扶蘇成為儲君的可能?“不行!絕對不能讓公子留在上郡,要想辦法讓公子回到咸陽去!”蒙恬下定決心,要想辦法幫助扶蘇,重新回到咸陽,回到權力中心的位置去。只有在咸陽才有機會,那里才是整個大秦的權力中心。在上郡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能有什么前途?他是為了鎮守邊疆,督促修建長城,擊退胡人。扶蘇來這里做什么?能夠有什么作用?“將軍!”一名將領來報,“探子回報,發現扶蘇公子已經行至城外三十里!”“到了?”蒙毅立即起身,沉聲道:“召集城內所有官員,士兵三千,擺儀仗,出行十里,迎接扶蘇公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