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菜,裝菜,給錢,找零,不需要費口舌,也沒有溝通障礙,干脆利索,生意也紅火了。
看得周遭一堆的小攤販眼饞,看文殊蘭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這姑娘長得妖里妖氣的,不像好人家的姑娘,沒想到心腸比誰都好,還特別有主意,可太厲害了!
“老太太的菜,本來就賣2毛5角一棵,你這么一改,賣一棵變貴了,但賣2棵價格還是一樣的,也就變了個法子賣,沒想到生意還更好了,這是怎么回事?”
不怪他們腦子轉(zhuǎn)不過彎來,在80年代做生意還沒那么內(nèi)卷,也沒那么多花樣,后世那些司空見慣的銷售路數(shù),對他們來說,簡直聞所未聞。
但文殊蘭來說,那都是小case。
她也沒有藏著掖著,一邊擺開自己的攤子,一邊對大家的問題有問必答。
“老奶奶的菜很漂亮,賣3毛錢是值得的,但是小白菜這東西,是家里常備的蔬菜,多買幾棵是很正常的,既然這樣,索性來個多買多優(yōu)惠的方法。”
“人嘛,都是喜歡便宜的,一看買2棵能少1毛,自然覺得賺了,掏錢也就大方了,這樣一來,銷量想不上去都難,而且人都是從眾的,一看這兒圍這么多人,賣得這么好,心下就覺得肯定是好東西,買到就是賺到,于是就跟滾雪球似的,生意就更好了。”
果不其然,只會講方的老奶奶,本來生意是最差的,這會兒人都涌過去,生意反而變成最好的了。
“姑娘,厲害啊!”
眾人紛紛豎起大拇指,佩服得不行。
有人有樣學(xué)樣,也寫了價格板子,搞多買多優(yōu)惠這套,還有人湊過來,問文殊蘭能不能幫他們也出點招,他們也想要好生意。
文殊蘭也不吝嗇,有好法子就教,反正大家賣貨,她賣維修技術(shù),不沖突,有錢大家一起賺,還能相互帶帶人氣,不過——
“從哪里可以拉電?”
“你要賣啥,為啥要用電?農(nóng)貿(mào)市場里頭,交租金的固定攤位,市場管理辦公室的人才給申請用電,要不你去問問?管理辦離這兒不遠(yuǎn),拐個彎就到了。”
文殊蘭點頭,讓說話的這位大姐幫忙看一下攤子,然后直接往管理辦那邊去。
管理辦公室只有一個辦事員在,一聽她要用電,眉頭就皺緊了。
倒不是難辦,拉條電線就能解決的事,難就難在文殊蘭沒在市場里租固定攤位,沒交攤位費,就沒有用電資格。
隨便一個流動小攤販就能拉電線,市場管理不就亂套了?
但她想租固定攤位也不行。
“全都被租出去了,租期都是1年起步,明年夏天才到期,你要想租,先填表排隊,等明年夏天再說吧。”
文殊蘭一看那表。
好家伙!
光填表排隊的名單就寫滿了兩張表,她就是填了表排隊,明年夏天也輪不到她呀。
“可不可以這樣,我不租固定攤位,但是交13的攤位費,就當(dāng)租個用電權(quán),既不會擠占到別人的攤位,管理辦這邊也不會為難,兩全其美。”
有點道理。
“你這小姑娘,腦子還挺靈光,是個做生意的料,不過你用電來干什么?路口擺的攤子,都是賣農(nóng)產(chǎn)品的,用得著電?”
“我擺了個修電器的攤子。”
“修電器?就你?一個小丫頭片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