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杯子側(cè)躺下來給我看。”陸黎辨認材質(zhì),“陶土?”
駱嘉白點頭說是。
陸黎將手賬本往后翻。
妹妹說自己準備去上哥哥的體驗課。哥哥是老師,妹妹是初學者,這個看起來明顯稚嫩無比的陶土杯是妹妹的作品。
但是被收在了哥哥的房間里。
陶土捏型,陶藝課里最簡單的一種形式,沒有經(jīng)過燒制,還沒有成為陶瓷成品。
體驗課上做出來之后,更多的是收藏價值。
手賬本幾頁連在一起,停下的這一頁沒有圖畫,只有文字:
我去報名了陶藝公益體驗課,我去的時候特別高興,但是到了教室發(fā)現(xiàn)但是這周的老師我不認識。
不是哥哥。
原來老師不是固定的,我報了哥哥的名字去問,老師說哥哥這個月還有一節(jié)課沒有上,但是具體時間還沒確定。
我第一次做的杯子很丑,還好老師不是哥哥,多練習幾次,等到哥哥當老師的那周,我就能做個好看的杯子出來了。
往后又是幾頁連在一起,頁數(shù)是六七頁。
一周。
妹妹在下個周末又去上課:
今天不是哥哥。
我做的還是很丑。
又是一個周末:
今天也不是哥哥。
再下一個周末老師成了哥哥:
今天是哥哥!
我練習了三周,上周做出來的成品也并不好看,總是做不對稱,班上其他小朋友就能做得好看。
我在學校畫畫也畫不對稱,用手賬本多畫一畫能練習好嗎?做這些事情,一直盯著看腦袋就會疼,不知道為什么。
今天我做的杯子比之前三次更丑,我本來不想哭的,但是哥哥特地走過來看了一圈,我沒忍住還是哭了,說等以后長大一點,會做個好的杯子出來,送給哥哥。
課程結(jié)束的時候,哥哥給了我兩塊巧克力,和我合照,還告訴我,上次在家樓下給我一塊巧克力,不是因為我表現(xiàn)不好。
是因為他那天口袋里只有一塊,所以全都給我了。
原來是這樣,我沒有表現(xiàn)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