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好規(guī)矩,一行人整合裝備,準(zhǔn)備朝著山另一頭的山窩子走去。
陸永尚兄弟倆背著獵槍,除此之外,身上其余的裝備和老孫人這群人差不多。
威虎山這邊捕獵的方式相對比較傳統(tǒng),不想嶺南,興安嶺地區(qū),因為野獸較多,捕獵的方式都會隨著時代在進(jìn)步。
獵物多,賺的就多,也會有錢去換裝備。
獵物少自然很少有人愿意付出。
這就是一個死循環(huán),自古都是如此。
不過,有這些裝備也就夠了。
在走的路上,陸永尚將老陸家獨特的編套子方式教給了這群人。
流傳最廣的下套子的方式,一般在套子打結(jié)的地方,都會用那種死結(jié)。
當(dāng)獵物鉆進(jìn)套子后,就會死死的勒住獵物,讓獵物不能逃跑。
不過陸老爺子研究出來的卻是一種活結(jié),這種活結(jié),獵物掙扎就會越勒越緊,如果獵物放松下來則會松幾分。
這樣的打結(jié)方式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就是更容易讓獵物放松警惕,如果是死結(jié),被套中的獵物就會拼死反抗,勒的越緊,動物反抗的越劇烈,如果是野豬這種大型動物,就更容易掙脫,后世不少人偷偷下套子,巡山人總能在山上發(fā)現(xiàn)腿瘸的野豬,那就是被四套勒中,掙脫套子跑掉的。
而活套則容易放松警惕,掙脫累了休息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套子松動了,這樣野獸也不會死命掙脫。
第二則是給被套中的野獸留了一線生機(jī)。
都說陰陽兩極,一件事情到了極致就有相反的一面,獵手下套子,并不是所有套子都會收回來的,陸家的規(guī)矩是必須要收套子,但不少獵手懶得去管,就會導(dǎo)致有些獵物被套中后,掙脫不了,活活的餓死在套子里。
比如馬鹿和傻狍子,但如果是被老陸家的這種活套套中后,這樣的動物在反抗之后就會放棄,這樣反而會讓套子越來越松,只要稍微動點腦子,一扭頭套子就下來。
這也不是什么不傳之秘,陸永尚自然不會吝嗇。
趕路的時候有事情做,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等到了大片的草棵子外,每個人手里都做好了不少的套子。
一路上,陸永尚一直在觀察著黑子的狀態(tài),只是下了山頭,黑子剛要開哐就被陸永尚制止住了。
而接近草棵叢之后,黑子的反應(yīng)則讓陸永尚瞬間興奮起來!!
因為黑子在聞了聞四周的味道之后,頭一直在拱他的褲兜,那里放的可是小孩子的綁腿!
擦!
他果然沒猜錯,這群十四五歲的孩子,看到這邊的草棵子中有動物,直接就沖了過來。
但顯然沒想到這里面會是個野豬群!!
不過,發(fā)現(xiàn)是一方面,現(xiàn)在就要祈禱這些孩子有一些在野外生存的本能,知道貓到雪堆里!
東北野外比市區(qū)還要冷,如果只是在外面被冷風(fēng)吹,一只帶走身體上的溫度。
那么這么多天這群孩子肯定活不長!
但是要鉆進(jìn)雪堆里,抱在一起相互取暖,起碼還有一線生機(jī)。
這就跟八十年代,推著自行車賣冰棍是一個道理,保溫箱上面蓋上厚厚的棉被。
小的時候很好奇,為什么保溫箱里的冰棍不會化掉。
不過長大的時候就明白了,這是棉被保住了保溫箱里的低溫。
轉(zhuǎn)換一下就是雪堆也能保住里面的溫度。
“陸家老大,啥情況,你家狗王咋的了?”老孫頭發(fā)現(xiàn)了黑子的不尋常,走過來問道。
其他人躍躍欲試,聽到聲音也湊了過來。
“發(fā)現(xiàn)那群孩子了,就在黑子看的這個方向。”
那是草棵子的一個角落,大風(fēng)呼嘯將之前的痕跡全都吹散,不過如果仔細(xì)發(fā)現(xiàn),草棵子卻是又被鉆進(jìn)去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