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下的森林中。
一個用墨綠色棉被所搭建的帳篷內(nèi)。
各個林場抽調(diào)的營林隊成員在里面凍得瑟瑟發(fā)抖。
這個年代的營林隊不像是后世那般,上山調(diào)查十分簡單。
每到一個林場,只需要在林場內(nèi)租一個房子,開著單位的車上山調(diào)查就可以了。
而這時候的營林隊,一百多號人,只有一輛嘎斯69吉普車,只能用來在營林隊上山的當天裝棉被用。
有的時候嘎斯69吉普車根本到不了指定地方。
還需要用拖拉機拉著嘎斯吉普車上山。
所以此時的營林隊只能在山里搭建帳篷工作。
至于帳篷的搭建也很簡單。
在大雪之上,直接用站干子固定好,接著用墨綠色的棉被鋪在上面。
最中間的位置放一個鐵皮汽油桶當作爐子。
至于工人們睡覺的地方,全都是軍淘汰下來的那種鐵網(wǎng)床。
床下面全都是積雪,搭建帳篷的時候根本來不及清理。
上面鋪上棉被,等到工作結束,拆除帳篷的時候,下面的積雪根本沒有融化。
不少老一輩營林隊的工人,就是常年住在這種環(huán)境下,落下了一身的疾病。
營林隊一般一個小隊會有十四五名成員。
大多都是二三十歲的小伙子。
而隊內(nèi)的老人,一個負責做飯,一個負責晚上看著鐵皮爐子。
像陸寶家,陸二叔這樣優(yōu)秀的技術工人,可以做明白表格的老工人則是帶領年輕人工作的。
“陸哥,他娘的,這天突然刮風了,明天還能工作么?”
帳篷內(nèi),所有人都將棉被緊緊包裹在身上,只留下一個腦瓜子在外面。
外面大風呼嘯,睡覺淺的人也睡不著,只能扯淡聊天消磨時間。
“看天氣吧,今年的任務重,只要風小一點咱就要干活。”陸二叔嘆了口氣,他不僅擔心工作,聽著外面的風聲還擔心起自家的兩個大兒子。“對了,今晚咋這么冷呢?老趙給爐子架柴火了么?小孫你離得近,你抬頭看一看。”
在山上打帳篷,那柴火是用不完的用。
老趙這人是林場的老人,工作比較認真,平常的時候,爐子內(nèi)的火燒的特別旺。
屋內(nèi)的人睡覺都不用蓋厚被子,穿著棉衣棉褲就能睡覺。
不過今天突然刮起白毛風,出去帳篷外取柴火不太方便。
所以只要爐子內(nèi)有火苗,有光亮,大家就還能接受,也就不催促老趙去加爐子了。
“啊?”小孫被陸二叔喊醒,扭頭看向中間的爐子。
扭頭的瞬間,肩膀在棉被中露了出來,凜冽的寒風瞬間吹進脖子里。
直接讓小孫打了一個機靈。
“陸哥,有亮光,就是不太亮,估計爐子內(nèi)只剩下小火苗了,用不用我叫叫趙叔。”
“別了。”陸二叔攔了下來,刮起白毛風,今天的帳篷內(nèi)格外的冷,扭頭都會凍得不行,別說出去拉柴火了:“我都聽到老趙頭打呼嚕了,讓他好好睡一會吧,有火就行。”
“你們這些小子,白天的時候別老埋怨老趙頭添柴火勤快,把帳篷里燒的太熱,你看現(xiàn)在不管了吧。”
“做事穩(wěn)重點,你看我家大兒子,今年上山打獵穩(wěn)重的很,就是不知道今天晚上在哪呢。。。”
一提到陸永尚,這些小伙子可就來了精神。
他們剛上班,明面上的工資是三十六塊八毛一,而加上上山在一線工作的補助,實際開到手能有四十六塊零七分。
這時候可沒有什么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
每個月到手的實打?qū)嵉腻X。
對于一般二十來歲的小伙子,這就很不錯了。
往年春節(jié)的時候,回家走親親串門,那介-->>紹對象的媒婆絡繹不絕的朝著家里來。
一個月賺四十六塊錢是什么概念!
二百塊錢就能打一個土坯房。
結婚彩禮錢一般一百塊就不少了。
如果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家里能有兩三個工人工作。
除了一百塊錢彩禮錢,再加上三轉(zhuǎn)一響,三十六條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