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謚皇帝,可不是多一個皇帝的榮譽稱號那么簡單。
武宗是太-祖傳下來的大宗,雖然不都是嫡長子上位,但都是父子兄弟,符合儒家正統的思想。
皇帝過繼給武宗,不管血緣如何,傳承到他的皇位依舊是大宗,但齊王一系是小宗。
假如先帝沒有過繼,讓齊王兄終弟及當了皇帝,這很合理,但老齊王死了,先帝又不想讓皇位落到不喜歡的兄弟手中,才過繼了嗣子。
最重要的一點是,過繼不是過家家,整個儒家的思想都是建立在禮法之上,過繼后反悔,要認回親爹就夠離譜的,還要親爹繼承家業?
立馬有御史站出來直諫。
“陛下入嗣大宗,方有今日之正統,如今朝令夕改,反復無常,蔑禮法為兒戲,焉能叫天下人信服?”
頓了一頓,更大聲地問,“陛下之位焉能安如往昔?”
皇帝勃然大怒,立馬叫人把他拖下去廷杖五十。
啥叫廷杖?
就是官員被困縛全身,在百官的圍觀下,扒掉褲子打屁股。當著同僚的面,露出屁股挨打,簡直是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摧殘。
打棍子的是錦衣衛,他們有祖傳的本事,看皇帝的心情選擇打死還是打殘。m.biqikμ.nět
司禮監的太監出來,傳達皇帝的意思:著實打。
錦衣衛:懂了,打殘不打死。
御史留著一口氣被抬了下去,皇帝也沒興趣繼續開朝會了。
但這只是開始。
消息傳出,大大小小的官員們開始上疏。
姜元文的大舅子左鈺,就是第二波朝皇帝諫的人。
他比挨打的御史稍微委婉一點,沒直說“你亂搞小心龍椅坐不安穩”,只是再強調,天子不能朝令夕改,既然當初同意過繼給武宗為嗣,沒有反悔的道理。若改回原宗,武宗之統便絕,是大不孝。
但他們都小看了皇帝的決心。
今年是泰平二十五年,皇帝已經登基二十多年了,不是剛入京的毛頭小子。
他不會輕易被潮水般的奏疏嚇到,反而要借此證明自己的決心。
第一批的御史,廷杖。
第二批的上疏諫,革職。
而左鈺被皇帝的舉動氣到,立馬上了第二個折子,這回就不客氣了,指著皇帝的鼻子罵他,“以一己私心顛覆道統”,并表示“公道自在人心,縱萬死不能改其道”。
意思就是,別說你只是革職打人,就算殺頭我也不改口。
皇帝果然大怒,將其下獄。
但這并不能嚇住百官,在楊首輔的緘默下,眾臣不斷上書勸誡,中心思想就是“這樣不行,你這樣搞是沒有道理的”。
然后,他們就都下獄了,一共十幾個人,全部蹲大牢。
可大臣們依舊不改口,下獄就下獄,這事被你辦成了大家都要遺臭萬年的。
皇帝也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