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有金手指的人來說,做溫度計還是很簡單的。
程丹若定下規(guī)格,叫人做出數(shù)個大小相同的玻璃細管,注入水銀。然后測量出水沸騰的刻度,劃定100攝氏度。
又命人尋來冰塊,用自帶的溫度計準確測量,待融化降至0度時放入溫度計,劃定0攝氏度的刻度。
等分之,圈出30-40度的范疇,細分十刻,拿自己的矯正一下,最簡易的水銀溫度計就成型了。
當然,初始版本的溫度計肯定不精準,但這是為了保溫箱服務,能測量大致的溫度就夠了。
真正麻煩的是保溫箱。熱水管好做,難做的是進氣管和排氣扇。
進入新鮮空氣的管道需要過濾,至少要把煙塵濾掉,排氣扇要負責排出渾濁的箱內(nèi)空氣。
排氣扇……只能用手動的,留根線在外頭,定時拉動換氣。
這東西十分簡單,搞清楚部件后,隨便一個木匠都能做,他們得知是為了保溫之后,還用了調(diào)和過的泥土糊箱,好長久留住熱量。
但做完歸做完,要給嬰兒使用沒那么簡單。
首先,得做實驗。
程丹若帶謝玄英來到后院,其中一間被她改成了實驗室。
“小雀,怎么樣了?”她問丫鬟。
小雀正在打毛線,聽見問話立即起身,回答道:“小雞還沒有動靜呢。”
程丹若嘆氣,走到保溫箱前,拉開活動板,觀察里面的情形。
一個個雞蛋窩在稻草窩里,沒有絲毫破殼的跡象。
“你打算孵蛋?”謝玄英湊過來瞧熱鬧,“這蛋是活的嗎?”
“當然,我專門讓人挑過的。”她確定里頭都是受精蛋,可不知為何,遲遲沒動靜。
連孵小雞都不行,更不要說養(yǎng)嬰兒了。
實驗總是會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卡住。
謝玄英對雞蛋沒興趣,倒是對著溫度計研究:“看不太清楚。”
“沒辦法,玻璃的顏色太雜了。”程丹若也很無奈。δ.Ъiqiku.nēt
水銀溫度計不是首選,萬一不小心打破了,汞可是有毒的,煤油更合適,可如今沒有煤油,只能將就著用水銀。
但在雜質(zhì)較多的玻璃管中,水銀的顏色很難辨認,看得十分吃力。
“等實驗成功,我就想法子去了。”她道,“至少離孩子遠點。”
假如只是溫度報時,不一定非要用水銀溫度計,可以考慮伽利略的最初版本,用漂浮的小球顯示溫度范疇,或是改用酒精。
說到底,溫度計是為了定義“溫度”的概念,方便大夫們理解。
只要保溫箱的大小和管子恒定,那么就能計算出多少時間加一次沸水,正好能維持合適溫度,不然,總不能挨家挨戶教怎么看溫度計吧?
這種時候,物理還不太好使,不如數(shù)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