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平行時空的海南島夜幕低垂,東西海岸線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寧靜,但這份寧靜很快被突如其來的解放軍炮火轟鳴聲打破。
天空中,炮彈如同流星劃過,拖著長長的火尾,撕裂了夜的寧靜,它們呼嘯著,帶著死亡的威脅,向地面砸去。
“轟隆!”一聲巨響,大地為之震動,火光沖天而起,照亮了夜空。爆炸的氣浪將塵土和碎石拋向空中,形成了一個個小型的蘑菇云。
國軍士兵們的臉上沾滿了泥土和煙塵,他們的眼睛在火光的映照下閃爍著驚恐和慌張。
“快!隱蔽!”一名國軍少校大聲呼喊士兵們躲避,但他的聲音在爆炸聲中顯得有些微弱。為了兄弟們的安全,他則不斷大聲命令兄弟躲避。
聽到團座的呼喊,士兵們迅速尋找掩體躲避。然而,炮擊并沒有停止,一波接一波的炮彈如雨般落下掩體躲避。
然而,解放軍的炮擊并沒有停止,一波接一波的炮彈如雨般落下,國軍士兵們迅速尋找掩體,有的躲進了戰壕,有的藏在了巖石后面,還有的用背包和頭盔擋住了頭部。
炮火如同暴雨般傾瀉而下,每一聲轟鳴都像是死神的鼓點,每一次爆炸都帶走了生命的氣息。樹木被連根拔起,房屋被夷為平地,整個海岸線變成了一片火海和廢墟。
“轟隆!”又一顆炮彈在不遠處爆炸,少校團長感到一股熱浪撲面而來,他的耳朵被爆炸聲震得嗡嗡作響。他緊緊地趴在地上,雙手捂住耳朵,但那轟鳴聲似乎無孔不入,穿透了他的身體,震撼著他的靈魂。
在這片混亂和死亡之中,作為一名軍人,他必須保持冷靜,必須帶領他的士兵們生存下去。他抬頭望向天空,炮火的閃光映照出他疲憊的面容,他的眼神中沒有恐懼,只有活下去的決心。
“轟??!”炮火繼續轟鳴。
隨著我軍勝利,解放海南島的戰火已經接近尾聲。這支國軍的殘余部隊在海島上四處逃竄,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失去了戰斗意識,只希望能夠逃離這片硝煙彌漫的土地。
在這些敗軍之中,那位叫兄弟們躲避炮擊的國軍少校團長叫周劍鋒,此時,他正帶領著手下最后的1000名士兵,試圖從混亂戰場中找到一條生路。
周劍鋒,祖籍廬陵,幼時隨父周才生四處經商漂泊,見過了軍閥混戰,日軍侵華戰爭。因見鬼子窮兇惡極殺害同胞,讓幼小的周劍鋒心中充滿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幼小的他立下報國之志,在之后的很長的時間里,周劍鋒一直隨父親轉戰各地,最后周家父子在海南島定居。
在其十八歲之際,周劍鋒瞞著父親去大陸參加黃埔軍校招生考試,并成功錄取黃埔軍校第二十期學生。
于1940年1月3日在成都入伍,以優分,分入炮兵學院學習,同年又以優秀成績考取戰車兵(也就是坦克兵)這個新學科。其中戰車兵科于成立較晚,周劍鋒延長1學期畢業。
1943年12月25日周劍鋒畢業,毅然決定投身軍旅。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周劍鋒憑借著過人的智謀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在軍中嶄露頭角。
1945年9月16日晉升為少校團長,又因日軍投絳,上級領導知道周劍鋒是海南島人,并在同年十月,帶領自己本部人馬,前往海南島,接收日軍投絳,并維護當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