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好不容易從火力壓制中緩過神來,卻發現大量華軍步兵端著半自動、自動步槍,從t34坦克上跳下來,喊著沖鋒!
見鬼!
這還怎么打!
華軍表示,拿命來就行,廢話少說!
火箭筒、火焰噴射器齊開火,步兵跟上火力壓制,陣地上的鬼子一個不留,這種全面壓制,讓對手絕望!
,毫無戰斗力可。
就在這時,空中又傳來了隆隆的轟鳴聲。
絕望的鬼子抬頭望去,只見一架架運5飛機慢悠悠地從云層中鉆出,開始緩緩降低高度。
這些運5也是來插一腳的。
雖然它們的性能無法與b17戰略轟炸機和p51野馬機相比,但它們在對地打擊上卻有著獨特的優勢——速度慢,飛行穩定。
在空戰中,速度是關鍵,戰機的速度決定了動能,動能決定了優勢。
但如果速度不夠快,那就容易被對手壓制,被對手利用速度優勢吊打。
因此,人類航空科技不斷追求速度,噴氣式發動機、超音速戰斗機應運而生。
然而,在對地打擊中,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
速度過快,攻擊窗口就會變得非常短暫,甚至只有幾秒鐘的開火機會,戰機就會一閃而過,無法進行精確瞄準,打擊效率極低。
所以,世界上最著名的攻擊機,如美國的a10疣豬和蘇聯的蘇25蛙足,都不追求速度,而是追求低速飛行能力,以保證穩定的對地打擊。
運5的速度,正好符合對地打擊的要求。
如今,每架運5的艙門上都裝備了一門762毫米口徑的加特林六管旋轉機槍,
炸彈艙內則裝滿了50公斤的航空炸彈,化身成為戰場上空的一架架簡易炮艇機,對地面上失去指揮的日軍進行猛烈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