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晞雖然人在城外,但和城里皇帝的聯系一直不曾少。
東海王也不攔著他們聯系,他還是抱了一點兒幻想,希望皇帝能把茍晞勸走。
不過他一定沒想到,茍晞沒和皇帝談東海王,卻談起了趙含章。
但茍晞想談趙含章,皇帝卻不想談。
在他看來,趙含章還不值一提,當前最要緊的還是茍晞和東海王,還是他自己!
皇帝不想留在洛陽了,他還是想遷都!
下雪了,天越來越冷,本來就蕭條的洛陽更加冷寂,百姓缺食少衣,皇帝生活在皇宮里,卻也能感受到他們漸漸到絕境處的那種感覺。
所以他想離開洛陽,最好帶著城中的百姓離開,或許能有一條活路。
所以這時候,他哪里會去在乎什么趙含章?
但茍晞都來信說了,他不過問一句似乎顯得很不看重對方,他還指著他沖進洛陽把他救走,或是和東海王一起在洛陽中分庭抗禮呢。
所以年輕的皇帝就召見了趙仲輿,問起趙氏來,“聽聞趙氏正大量籌集糧草布匹,這是意欲何為呢?”
趙仲輿悚然一驚,連忙道:“陛下,這必是謠,我趙氏忠心耿耿,豈敢有不臣之心呢?”
皇帝也覺得是謠,趙氏的族長一脈都在京城呢,想造反也不是這么造的,多半是豫州和兗州有了矛盾,而現在趙含章是豫州刺史,所以茍晞才對趙氏發難。
皇帝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悲苦的看著趙仲輿道:“朕自然是知道你的心的,奈何外人不知啊。”
趙仲輿心中急轉,這個外人是東海王還是茍晞呢?或是別的什么人。
聽說東海王差點兒被三娘砍了,所以他很是記恨她,他上書請封三娘為刺史的折子接二連三的被打回就是因為他;
東海王這是終于找到借口,想要先對付他?
還是茍晞?
今天茍晞送信進宮了,他的信前腳進來,皇帝后腳就叫他,他很難不把兩者聯系在一起啊。
可是三娘和茍晞不是盟友嗎?
聽說倆人之前合作得很好,茍晞助她驅逐了匈奴,而她則幫助茍晞打敗了東海王,還將戰果都讓給了茍晞。
趙仲輿低著頭思索,再抬起頭時已是一片沉靜,“清者自清,臣和趙氏一片冰心向陛下,不懼這些無端中傷,也請陛下相信我趙氏。”
皇帝自然表示相信,然后好奇的問道:“曾聽聞趙氏三娘和茍將軍交好,豫州被匈奴圍困時,多少人請茍將軍出兵相援他都無動于衷,只有你們趙氏的含章請動了他,可見倆人交情頗深,怎么,近日他們……關系不好嗎?”
趙仲輿一聽就明白了,就是茍晞在背后插刀。
他垂下眼眸,嘆氣道:“如今京城被圍,消息斷絕,臣已經許久未曾收到家書了。”
君臣兩個就相對著嘆氣。
出了皇宮,趙仲輿立即回家,他沒停留,直接進了書房便開始寫信。
他不知道趙含章和茍晞之間發生了什么,但很顯然,茍晞要背盟了,豫州和兗州太近了,尤其現在豫州有一半在茍晞手中,趙氏的處境可不太好。
京城是被圍了,但他的信并不是就送不出去,只不過要慢一點兒,也要少一點兒罷了。
信是送給趙含章的,直接提醒她小心茍晞,將他和皇帝告黑狀的事告訴她。
茍晞做完這一件事后便不再管趙含章,依舊專心逼迫東海王出洛陽。
在他看來,趙仲輿應該可以稍稍拖住趙含章的腳步,她能動作這么大,不過是仗著趙氏支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