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茍晞又回了大將軍府,關起門來過美好的日子。
外面的爭論他自然也聽到了,但他有什么辦法呢,總不能把茍純抓回來吧?
所以他就讓人帶了藥材和禮物去和趙仲輿賠禮道歉,又代替茍純上了一封請罪的折子,這事就這么不了了之了。
先不說趙仲輿父子接受不接受吧,茍晞這樣的處理便讓不少人心中發寒,包括他手下的將士們。
這其中也怪茍晞之前的名聲太好了,以至于他手底下的將士道德感就是比別人手底下的更高一些。
所以當茍晞的人品值下降到他們的預期之下時,他們的信念崩塌,人心離散。
意志堅定之人信念崩塌可以重新再建一個,可這樣的人萬中難得其一,這世上更多的人是在遭受打擊后隨波逐流,或是自暴自棄。
這時候如果出現一個人讓他們依靠,為他們指明一條道路,哪怕那個人身上有瑕疵,他們也愿意去跟隨。
皇帝照著趙含章的指導適時出現,立刻收服了茍晞手下三個部將,分去他手中近三分之一的兵權。
當然,這都是私底下進行的,那三個部將也是悄悄投靠,并沒有公開,茍晞不知道,甚至連趙仲輿也不能知道全部。
皇帝雖然照著趙含章的意思做了,但依舊下意識的防備她。
可他忘了,主意是趙含章出的,而她現在身邊還有一個對茍晞及其下屬極為了解的明預。
趙仲輿不知道,不代表趙含章也不知道。
在三個部將的引薦下,皇帝又悄悄與一武將聯系上,對方回信隱晦的表達了投靠之意,皇帝大喜,終于忍不住和身邊的黃門分享喜悅之情,「趙含章所不虛,茍晞性情大變,部將紛紛離心,此時只要朕以示恩寵,他們便會投效。」
其實他們對皇帝不是很有信心,但他有身份的天然優勢在,茍晞好時還好,將軍們自然是不搭理他,只聽茍晞調遣;
但茍晞不好了,皇帝就是一個相對較好的選擇。
不然怎么辦呢?
他們直接反了茍晞去投靠劉淵石勒,或是趙含章嗎?
看看只是跑了一個明預,茍晞和趙含章就如此大動干戈,他們要是真的帶著手底下的士兵去投,只怕兩邊要直接打起來。
這一次事件明面上是結束了,但影響卻一直持續著。
此事看似趙含章服軟,茍晞保住了面子,還收到趙含章的一份重禮,貌似里子也有了,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里子是屬于趙含章的。
她可是得到了明預。
明預是茍晞的心腹幕僚,他在趙含章手里,意味著茍晞的底牌她全都知道。
當然,世人不知道的是,皇帝才是這次事件的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