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太傅:“皇上還是很精明的,我們第一站的成果擺在那兒,皇帝心如明鏡似的,自然是看得到太子殿下你的付出。
他看得到殿下的付出,自然就能知道,這件事情有多難。
要付出多少心血和銀子以及糧食,這些都是殿下你私下里補貼給百姓們的。
皇上聰明著呢,他也是怕殿下你這這邊萬一有什么情緒了,抓著國庫出來的糧食有砂石這件事情鬧起來不放,到時候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的。
后面全國巡回賑災(zāi),太子殿下的腰包再厚,也經(jīng)不起這樣的折騰。
所以,皇上為了禍水東引,所以決定從自己的兒子們身上開刀。
反正,皇子們也都不是傻子,自己掏腰包的事情不想白白掏出來,讓自己窮,那就只能想辦法去掏下屬們的腰包了。
自然,這樣的機會,也是各位皇子給跟隨自己的人一個奉獻的機會,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的。
所以,皇上這招也很高明。
不但能夠讓消除太子殿下你的不滿,還能讓這些皇子們平分太子殿下你的功勞。
否則到時候賑災(zāi)結(jié)束之后回去,太子殿下你一家獨大,皇上只會感覺到自己的威嚴受到了威脅。
這可不是好兆頭,說不定到時候怨氣積累的深了,其他人隨便攛掇幾句,皇上都有可能再一次的流放太子殿下你。”
陸云崢:“孤不怕流放,孤現(xiàn)在就怕待在京城里面,每天上朝,于百姓們而,沒有任任何益處。
反而是給那些小人找了不少機會。
孤愿意出來,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至少能改變一下百姓們的生活。
小福寶那邊還有很多新的技術(shù),如果我們能夠全部學(xué)會,以后百姓們的日子也會好過很多。”
陸云崢說的全都是實話。
他現(xiàn)在不想做的別的,就只是想要實實在在的讓百姓們?nèi)兆舆^得好起來。
吳太傅:“殿下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是只有殿下真正正在坐上了那個位置之后,才能真的做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現(xiàn)在殿下也只能先忍耐著,這次出來賑災(zāi),也是可以做一些有利于百姓的事情。
其他的,老夫為殿下考慮就行了。”
陸云崢很感謝,感謝吳太傅一把年紀了,還未自己操心。
明明他只是自己的老師,皇帝才是自己的父親。
可是皇家無父子啊,父子之間的算計,隔閡,深不可測。
表面上看著好像還好的樣子,實際上內(nèi)里已經(jīng)完全都爛透了。
倒還不如了吳太傅這個老師,更像是自己的父親,事無巨細完完全全的站在自己這一邊,為自己考慮和打算。
說起來,他都已經(jīng)是太子了,為什么就不能父子齊心呢?
他們之間的利益難道不應(yīng)該是一樣的嗎?
一個是皇帝,一個是下一任皇帝,終極目標不都是讓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yè)?
這些念頭在陸云崢心里面一閃而過,最后也沒有繼續(xù)細細的去想。
王太醫(yī):“殿下,夠了夠了,這火候就行了,千萬別再加大了。”
這邊的百姓虛弱的太久,光是往煮粥的水里面加熬好的人參水還是不夠的。
王太醫(yī)開了方,抓了補藥現(xiàn)在熬著,之后準備在飯后給這些百姓們也提供一些藥湯,讓他們喝了之后能夠強身健體。
為了讓百姓們的身體盡快恢復(fù),陸云崢也是想盡辦法了。
——
后宮。
陳妃垂死病中驚坐起:“什么?本宮都已經(jīng)病倒了,你父皇竟然還讓你出去賑災(zāi)?你沒有跟你父皇說,你要留下來照顧本宮嗎?”
陳妃這次可以說是病的恰到好處,原本也是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化解這一場災(zāi)難,沒想到,現(xiàn)在自己的兒子還是被迫要出去賑災(zāi)。
這賑災(zāi)有陸云崢去不就行了嗎?怎么還非要帶上她兒子呢?
再說了,她兒子哪兒干過這種事情啊。
想想都覺得心煩。
大皇子:“母妃,我已經(jīng)跟父皇說過了,可是父皇不知道是怎么想的,非要讓我去。
這次還讓其他成年的皇子全都出去賑災(zāi),我們這次出去賑災(zāi)可不是什么好活兒。
你知道的,國庫那邊,是搞了小動作的,這從國庫送出去的米糧,有一半都是砂石。
這砂石怎么辦?
誰來承擔(dān)缺了的那一半啊?
還不是誰去誰承擔(d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