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么說吧,這兩天,滄海化肥廠技術科的子弟,在家里挨打的機率上升了3333,因為他們的父親每天下班回來都帶著一股子邪火,揍人的時候還屢屢要說上一句:
你看看人家!
人家……是指誰啊,別讓我找出來!
孩子們捂著紅腫的屁股發著誓。
高凡提出搞稀土催化劑,純粹是臨時起意。他是聽高逸平說觸媒出了問題,才想到可以自己搞觸媒。
其實這個年代里化肥廠自己造觸媒的事情也不算罕見。中國企業很喜歡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滄海化肥廠自己的機修車間就很強大,一般的設備出了故障,都不需要去找原廠家買配件,機修車間自己搗估搗估就造出來了。國內有些化肥廠,閑著沒事建個觸媒車間也不算奇怪。
高凡想要做的,當然不是湊和著生產一爐觸媒出來,這件事意義并不大。他想用自己從后世帶來的技術,幫滄海化肥廠開發出一種優于現有觸媒的新產品,至少在省化工廳博一個科技進步獎啥的,可以給老爸加點分。
想到新產品的時候,他腦子一轉,就想到了稀土催化劑這個點子。時下其實已經有單位在研發稀土催化劑了,只是進展還比較緩慢。到了后世,稀土催化劑已經不是啥新鮮事情,它的優點也是得到了公認的。
開發稀土催化劑的好處,在于思路簡單,只要在原有的催化劑配方中加入氧化鈰,就能有一定的效果。最優的配比,是需要反復試驗才能獲得的,滄海化肥廠沒有這樣的能力,也沒有這樣的時間,只要稍有改進,就足夠了。
滄海化肥廠開發稀土催化劑,比國內的那些科研單位有更多的優勢,那就是滄塘縣所在的茂林省東南部是全國重要的稀土產區,滄塘縣就有一家氧化鈰生產企業,規模很小,在縣里幾乎沒有啥存在感。
但規模再小,也夠用了,稀土這東西號稱工業味精,往產品里撒一點就管用,誰見過味精要一斤一斤吃的?
滄塘縣同樣還有一家小型鋼鐵廠,這當然也是拜當年的“地方五小工業”建設所賜。鋼鐵廠現在已經是半停工狀態,化肥廠要借他們的電爐煉一爐四氧化三鐵,實在算不上是什么麻煩事。
催化劑生產出來了,用顎式粉碎機碾成小顆粒,看上去和化肥廠以往使用的觸媒沒有二致。高逸平親自指揮填料,在合成塔里裝了約03立方米的催化劑,然后便開始安排原始開車。
前面說過,所謂原始開車,就是往合成塔中吹入氫氮混合氣,氫氣與三氧化二鐵和氧化鐵反應,還原出純鐵和水。還原反應開始的標志,就是合成塔出水。還原的效果如何,以實際出水量與理論出水量的比率來衡量,一般都要達到95以上,能夠接近99,就屬于非常理想的狀態了。
氫氣與三氧化二鐵、氧化鐵的反應,需要有一定的溫度。這個溫度是靠電爐加熱產生的,所需溫度越高,電耗就越高。
正常情況下,原始開車開始出水的溫度應當在350度左右,現在剛過300度就開始出水,說明觸媒的還原特性優于傳統觸媒。僅憑這一項,孟海就知道技術科這些天的努力沒有白費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