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我對你是越來越感興趣了??雌饋?,你不光是化工專業的功底扎實,對于產業發展問題也很有見解,的確是人才難得啊。”
看著坐在自己面前的高凡,鄭立農感慨地說道。
這是在碧田開往瑞章的火車上,依然是軟臥車廂。不過這回包間里沒有其他乘客,只有鄭立農、吳哲夫和高凡三人,大家聊天就可以更隨便了。
在與潘越認真討論過之后,鄭立農一回到碧田就與水南省化工廳的領導們開了一個會,重點討論聚酯產業發展的問題。
水南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這兩年鄉鎮企業發展很快,其中輕紡工業的發展尤為迅猛。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要以紡織面料作為基礎。聚酯作為化纖面料的原材料,對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黃瀾化工廠的投產,緩解了水南省對于化纖原料的需求緊張局面。但省經委預測,最多再過一兩年時間,隨著水南服裝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全省的化纖緊張局面還會再次出現。屆時僅憑黃瀾化工廠的6萬噸聚酯產能,根本不足以應對。
鑒于此,省經委已經在讓化工廳未雨綢繆,提出增加聚酯產能的方案,要么是擴大黃化的生產規模,要么是籌建新的聚酯企業。這兩個方案,都涉及到要從國外引進新的聚酯裝置,而且必然也是數億元的投資。
當然,無論是哪一項,都不是水南省化工廳能夠說了算的?;d的任務是提出建設方案,再由省經委、計委協調資金,這其中也包括了向國家伸手要求投資。
這種幾億元的投資項目,水南省自己無權決策,需要上報國家經委、計委,程序非常復雜,中間還涉及到各種“跑部”的操作,水南省這邊必須提前做準備。
鄭立農這次到水南來,薄柄元就琢磨過要找機會向鄭立農吹吹風,留一個伏筆,以便未來向化工廳要錢的時候,不會顯得太突兀。
沒等薄柄元找到合適的機會,鄭立農卻先提出了此事。但鄭立農拋出的方案,卻是大家始料不及的。
鄭立農提出,把水南化工設備廠和水南化工設備安裝公司合并,組建新的水化設。派潘越到新的水化設擔任總工程師,主要抓兩件事,即接手黃瀾化工廠的設備日常維護、改進以及5000噸級國產聚酯裝置的開發。
鄭立農要求,水化設必須在一年時間內完成國產裝置的設計,再用半年左右時間建成,高凡只能跟著,原本想去仁橋視察自己企業的想法就先擱置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