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這方面,仁橋工業局說可以幫助解決一下。”俞國榮說道。
這件事,就要涉及到地區間的博弈了。
水南省建了個黃瀾化工廠,擁有年產6萬噸聚酯的產能。但黃瀾化工廠生產的聚酯,卻是主要用于生產合成纖維的,只有少數的一點可以用作塑料原料。
仁橋地區是塑料制品產業集聚的地區,需要的塑料原料非常多。但由于仁橋地區的塑料企業全都是鄉鎮企業,不入省里的法眼,黃瀾化工廠生產的聚酯瓶片本身就數量很少,哪里輪得到仁橋地區頭上。
省里看不上仁橋的這些鄉鎮企業,仁橋地區工業局卻是很看重它們的。原因無它,這些企業能夠給地區創造利稅和就業,是當地的經濟支柱。
為了支持本地塑料制品企業的發展,仁橋地區工業局經常要外出化緣,幫塑料企業找原料,其中的艱苦與辛酸自不必提。
俞國榮得到投資1200萬就可以建起一家年產5000噸聚酯的企業這一消息之后,便聯系了一些同行,商討集資建一家聚酯廠的事情。大家都是懂行的人,高凡擔心的原料問題,俞國榮等人自然也能想得到。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里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這些人與地區工業局也是有往來的,他們把這種情況向地區工業局反映了一下,地區工業局馬上表示,如果他們真的能夠把廠子建起來,工業局可以會同地區計委、外貿等部門去想辦法解決pta的進口問題。
仁橋有一些小商品和海產品的出口,具有一定的創匯能力。根據省里的政策,有創匯能力的地區,有權申請一部分外匯,用于進口設備、原材料等,這其中有進一步增強出口創匯能力的考慮,也有獎勵先進,刺激出口創匯積極性的考慮。
能夠擁有一年5000噸聚酯瓶片的產量,對于仁橋地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說成具有戰略意義也不為過。所以,仁橋工業局便向俞國榮等人打了包票,聲稱只要他們的聚酯廠建起來,pta的供應,就由工業局負責了。
當然,俞國榮他們也得投桃報李,他們生產出來的聚酯瓶片,是要拿出相當一部分交給地區去分配的。
“居然還有這樣的操作。”
高凡聽完俞國榮的敘述,覺得大開眼界。他的知識是超前于時代的,對于這個年代里的一些做法反而不了解。
“這么說,我們滄化公司能夠出口創匯,如果我們要求省里幫我們進口一些原材料,也是可以的?”高凡向俞國榮問道。
“當然可以!”俞國榮說,“你們茂林省的政策是怎么樣的,我不太清楚,不過估計各省的情況都差不多。我們水南省的政策,就是規定創匯和用匯是掛鉤的,比如一家企業創匯100萬美元,就可以申請5萬至10萬的用匯。
“你們滄化公司能夠創匯,省里肯定會給你們留出用匯指標的。這些指標具體怎么用,就需要你們打報告,說明正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