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秋天。
黎暮暮家里好不熱鬧,旁邊學堂里是郎朗的讀書聲,她躺在高高疊起玉米堆上王者湛藍的天空。
“外公,明天我要回京城一趟。”
顧老爺子點點頭,招呼那些來幫忙收糧食的鄉親們的同時回頭看了小姑娘一眼,“書信都來了幾封,也是時候該回去了,好歹給他些面子。”
黎暮暮一個翻身坐起,然后從那高高的玉米堆上跳了下來,看的人心驚膽戰,可一向她可是顧老將軍的外孫女,這點事兒算不得什么,大家又忙著繼續扛著裝的滿滿都是玉米的袋子。
“不是,算算日子,我娘該生小弟弟了,我要是不回去,心里不踏實。”
顧老爺子怔了下,“還真是,瞧我把這茬給忘了。”
顧老夫人冷哼了一聲,“誰說不是呢,你們當爹的就是粗心,暮暮,外婆跟你一起回去,雖說不會有事,可我終究是不放心。”
“那……那我也回去。”
“你們又要走了?”秦嶺一腳門里一腳門外,嘴角的笑容僵住了,“還回來嗎?”
黎暮暮點頭,“回來呀,怎么會不回來呢。”
“不回來也不要緊,你們家的地啊,鄉親們都會幫你們照看的,說起來,今年用了從你那買的種子,家家大豐收,這一年不說頂十年,可五年是足足的。”秦老爺子又忍不住笑了起來,“大家伙都說,這樣下去,誰還會吃不起糧食呢?”
黎暮暮笑了笑,“賣糧食可虧了,這種子這么好,那得賣種子啊,一斤貴了不少錢呢。”
“是這么個道理。”秦嶺指著黎暮暮道:“還是暮暮聰明,這小小年紀啥都會,賺錢還是一把好手。”
經過這個豐收年,寧西村的老百姓們腰桿是徹底直起來了,再也不是吃不起飯,娶不起媳婦的窮村子了。
就這一年,村子里辦了十幾次的喜事,都是娶媳婦,嫁閨女的倒是少了,不為別的。
娘家底氣足了,那婆家自然要好好選一選,可不能委屈了閨女,再也不是為了給兒子娶媳婦才嫁閨女了。
大姑娘們都愿意嫁到寧西村來,不僅日子好過,還能自己賺錢,誰不高興呢,就算是貼補娘家,那也有了底氣?
過去的光棍們如今一個二個的都娶了媳婦兒抱上了娃。
秦老爺子總跟鄉親們說,人不能忘本,他們寧西村的這一切,都是拖了顧家,拖了黎暮暮的福。
而顧家不在這大半年里,田家三口則幫著照看顧家,田雪妮也在這里成了親。
其實黎暮暮也偷偷地問過田雪妮,她是不是對小舅舅有意思?
田雪妮笑了笑,“顧小將軍那樣的男人,哪個女人不喜歡呢?可是我們就不是一路人,他跟我說戰場上的事兒我不懂,跟我說那些詩文歌詞,我也不懂,這樣日子過著啥意思?他累,我也累,我就適合種地,種菜,養豬,看孩子,何況人家本來也沒這個意思。”
黎暮暮在田雪妮要成親的時候,也寫信問過小舅舅,小舅舅的回答是他不喜歡田雪妮,只覺得她是個特別的姑娘,很欣賞她,卻不含男女之情。
黎暮暮就知道了,田雪妮是個聰明的,她應該也能夠感受得到。
至于屬于小舅舅的感情,那一定也不會太遠。
因為聽說他作為顧家唯一沒有成親的小將軍,他可是炙手可熱的,家里的門檻都快被媒婆踏破了。
聽說小舅舅倒是跟同為武將家的某位千金走的近,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成為自己的小舅母了。
秦老爺子寵愛的給了黎暮暮一個大蘋果,他自己都沒舍得吃,水果依舊貴,尋常人家依舊舍不得吃,可自己舍不得吃,卻愿意給黎暮暮吃。
每個來家里的人都會給黎暮暮帶些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