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少了哪個環節,李衛民也玩不轉。
就算李衛民愿意去銀行給各個生產隊跑貸款,這種模式也很難復刻成功。
貸款買來樹苗,后期管理怎么辦?
后期管理跟不上,沒有那么多的技術人員,種的越多,虧的就越狠!
何況,還有農業機械化,李衛民總不能用向陽集團倒貼吧?
實現不了機械化,農業就很難取得豐收。
農業賺不了錢,各個生產隊就沒有資金。
至于貸款?
還是算了吧,李衛民可不會傻乎乎給人做擔保。
好吧,說一千,道一萬,總而之一句話,李衛民并不認為自己有那么高尚,可以無條件支援其它的生產隊。
說句扎心的話,李衛民前世見過太多的例子,就算自己現在掏心掏肺,花錢給其它生產隊買拖拉機等農業機械,過不了兩年,等上頭有政策分田單干的時候,那些投入九成九的概率也會打水漂!
上輩子李衛民見過的太多了,分田單干的時候,很多拖拉機之類的農業機械,因為不好分,結果就扔在那里,最后硬是銹成一堆廢鐵!
和銹掉的機械有相同命運的,還有一些社隊企業。
沒有分田之前,大家還能心往一起想,勁往一起使,把生產隊的企業搞得紅紅火火。
等分田的時候就不行了,既然是集體企業,就該歸大家所有。
可是,企業又不是田地,很難拆分。
你想要,他也想要,各種不擇手段的陽謀陰招就開始了。
你拆我的臺,我毀你的名!
企業就算發展得再好,也禁不住這么折騰,不黃才怪!
好在李衛民成立向陽集團的時候就早有準備,披著集體企業的外衣,實際上走的是私人股份制的路子,和其它那些社隊企業有著本質地區別。
而且,李衛民在招股的時候說得清楚,每個人有一股基礎股,前提是首先你得是集體的人。
也就是說,你在向陽大隊的集體之中,基礎股才有你的份。
有朝一日,你不是集體的人了,比如嫁到外村,被逮起來了,或者脫離集體了,基礎股就不是你的啦!
沒人知道,李衛民之所以有這條規定,就是防著將來向陽大隊的人鬧著分家產。
到時候誰如果非要分田單干,李衛民是不可能再給他算向陽集團的股份的,連那一股基礎股都別想要!
什么,李衛民的規定有漏洞,對沒有投資入股的人不公平?
拉倒吧,能給個理由就不錯了,還要絕對的公平,想什么呢?
有能耐,你去找某些牛人要公平啊?
人家生下來就在羅馬,有些人卻一輩子只能當牛馬,咋不找人家要公平呢?
看人家弄不弄死丫挺的!
李衛民拉攏那么多投資者,可不是善心泛濫,追著屁股給他們往嘴里喂飯,是讓他們團結在自己周圍,對付一些無賴之輩。
按照偉人的說法,這叫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一個人不管不顧,只是埋頭賺錢,哪怕再牛逼,早晚也會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拉下馬來。
好吧,說白了,李衛民就是要打造利益共同體。
一幫人跟著自己發財,一旦有人想對自己不利,根本就不用自己動手,這幫人就能沖上去咬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