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邊之策
總管府內,蕭夏召集所有文官武將共三百余人。
蕭夏對眾人高聲道:“天子已經滅了齊王楊暕,立刻動手削藩,改封我為梁王,遷我為劍南道總管,且不允許我帶走一兵一卒,錢糧物資也不允許帶走,同時派宇文述率二十萬大軍南下江南,這就是用武力削藩,如果我不走,那我就是
擦邊之策
蕭夏當然知道,現在是大業四年,沒有人愿意參與造反,但如果是大業九年以后就不一樣了。
蕭夏也深知造反得不到百姓和官員的支持,所以他選擇了抗爭而不造反的擦邊球策略,成功解決了他將面臨的最大麻煩。
蕭夏點點頭,“當務之急是抓緊組織軍隊收割水稻,盡快撤離!”
這幾天正好是水稻成熟之時,所有士兵都在江都郡搶收水稻,百姓也拼命收割,一旦朝廷大軍到來,他們的水稻就完。
不僅是水稻,還大量種植的黑豆,也要一并收割運走。
上午,蕭夏的家人也乘坐萬石大船離開江都,撤往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