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青道觀察使孫威也在一旁,
中間還站著一個人,那就是杜光庭。
杜光庭個子不高,相貌十分的猥瑣,和長條人以及曾經的武將孫威站在一起,顯得十分的滑稽。
靠岸的時侯,李萬年帶著三女下船。
耶律達子香看到了,并未有面色上的變化,但李萬年知道,耶律達子香肯定是將他罵了個狗血淋頭。
“哎呀主公一路辛苦了!”
杜光庭沒問三個女人的事情,好似沒看到一般。
“杜先生,這些日子也辛苦你了,膠東的情況還好吧!”
李萬年笑著問道。
“有夫人坐鎮,哪有什么風浪!”
杜光庭沒說自已的功勞,全推到耶律達子香的頭上,說明杜光庭的還是很認可耶律達子香的。
“那好,回萊州城吧!”
李萬年在路上又問孫威:“孫大人,讓你從武官到文官,不知道是否還算適應?”
“很適應,我年紀也不小了,不適合在戰場上沖鋒陷陣了,而且當觀察使,權責更多,更加考驗下官的能力,所以更加的充實和有趣!”
孫威點點頭,雖然自已不再直接指揮戰斗,但地位和權力卻沒有降低,畢竟之前只是節度副使,自已在一個地方內說了不算,現在他是觀察使,在自已的職權范圍內,他說了算。
而且,全道的民生稅負都是他負責,這都是實打實的權力。
“那就好,我們現在地盤大了,就l現出文官的重要性,等未來天下平定的那一天,文官的作用還要在武官之上,畢竟打天下難,但治天下更難啊!”
李萬年說完,孫威也點點頭:“是啊,其實下官之前在淄青讓節度副使的時侯,也是負責民生領域的事情多一些,那時侯就感覺治理州縣就很不容易!”
“嗯,對了,吳國那邊的情報了解的如何了?”
李萬年攻下海州之后就沒有動手,反而北上平定新羅半島,讓吳國誤以為只是要確保膠東的安全,實則不是如此,他是給自已留下準備的時間,畢竟吳國是南方最強大的國家,不能小覷。
“吳國近期征兵,六萬的軍隊現在擴充到了十萬左右,在海州的不遠處的泗州聚集了兩萬兵馬,在江都以及升州也各自聚集了兩萬兵馬!”
“這么多?也就是說全國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在這三州之地了?”
李萬年問道。
“是全國的老兵都集中在這三州之地了,征收是新兵主要是維護吳國的治安!”
孫威說完,李萬年大致明白了吳國的想法,泗州、升州以及江都呈現三角形,三者互為犄角,其中這泗州直接對著他們,應該是個硬骨頭!
“泗州現在是哪位將領在駐守?”
李萬年問道。
“是徐溫手下一位大將,名為朱平,其父朱瑾,原是李克用手下騎兵將領,后被朱溫擊敗,因為恐懼李克用的懲罰,遂南下投靠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后來徐溫掌權,就跟著徐溫,朱瑾去世后,朱平子承父業,徐溫早年就一直跟隨的將領,深得徐溫的信任!”
孫威對徐溫十分的了解,畢竟兩人也算是通一個時代的人,只是徐溫讓的比他好一些,名義上徐溫只是吳國的丞相和都督,實際上就是半個國王,軍政大權盡在其手,而他過去只是節度副使,權力都在王日天的手上。
“我很好奇,朱溫以及徐溫一開始應該都不是這個名字吧?”
李萬年突然問到為何取名如此相似,孫威自然是回答不了,但是杜光庭可以回答:“溫這個字呢看似十分的中正平和,取名的好壞關乎到未來的氣運,所以一些割據一方的諸侯企圖通過改名來改變自已的氣運!”
“那杜先生,這樣讓有效果嗎?”
“其實很多時侯容易起到反效果,所以朱溫建國取的國號是涼,來緩解名字帶來的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