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通過對飛機使用環境、總體設計以及飛行過程中的流場結構,對機翼表面的結冰情況進行計算和分析,再根據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調整除冰熱源的分布。”
“在較容易結冰的地方配置更強的電加熱裝置或者燃氣出口,而在不太容易結冰的地方則做出相反的改變,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這樣既可以減少高溫燃氣和電能的損耗,又能夠提高除冰的實際效果,飛行員也不用擔心提前打開加熱裝置會導致飛機損壞,一舉多得!”
常浩南一邊講一邊在剛剛畫出來的示意圖上補充內容。
雖然他顯然沒有什么繪畫天賦,但結合語描述,還是讓大家聽懂了自己的思路。
站在對面的十幾個人都沒有說話,但是看向常浩南的眼神多少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如果面前這個人的想法真能實現,那么就相當于一次解決了現有型號最大的兩個短板。
要知道,雖然安12和c130看上去是同一級別的飛機,但前者的性能,尤其是重載條件下的起降性能要遠遠弱于對手。
而運8受制于國產渦槳6發動機的水平,比安12甚至還要差上一些。
這就導致在國際市場上很難與美國的c130和法德聯合研制的c160競爭。
但是這一切簡直美好得不像是真的。
尤其是其中的關鍵步驟,預測機翼表面的結冰情況,聽上去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開玩笑,這年頭連一個城市的天氣預報都不怎么靠譜,準頭跟直接占卜差不多。
你竟然開口就說要在一片機翼的尺度范圍內,去模擬復雜到極點的結冰過程?
資料室里的氣氛沉默了幾秒鐘,最后還是梁紹修率先回過神來:
“所以……您之前說要找一個氣象專家,就是為了做這件事?”
“沒錯,我需要對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常見的典型氣候條件進行建模和仿真,所以需要一些氣象學方面的知識。”
常浩南點頭回答道。
“這……以我們現在的技術條件,真的可能做出非常精確的預測么?”
很快又有完)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