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吊艙,逆向工程
“我們的飛行員干得漂亮啊……”
心情大好的常浩南直接來了個拳掌相交,啪的一聲在會場里面有些惹人注目。
有那么一瞬間他甚至想要用牛逼二字進行評價,但話到嘴邊還是被他給強行吞了回去。
畢竟這可是在三座門呢,有些不太文雅的口癖還是得收斂一些。
不過剛剛的聲音還是吸引到了會場另外一邊幾名飛行員的目光。
能干開飛機這個行當的,視力自然全都過關,因此即便隔著幾十米的距離,還是很快有人認出了常浩南。
于是幾分鐘后,又有幾個人圍在后者周邊加入了討論。
常浩南在幾個月前00批次交付試用的時候曾經跟鄭良群曾經有過一面之緣,只不過當時他跟海航9師25團的兩名同志聊得更多一些。
“恭喜鄭副師長取得華夏航空兵部隊的
干擾吊艙,逆向工程
鄭良群點了點頭繼續道:
“還不止呢,我們這次準備進行攔截的時候,他們還連續施放了好幾次電磁干擾,不管是地空導彈陣地還是我們的截擊機,都會在切換到跟蹤模式準備發射導彈的時候丟失目標,也是這個吊艙搞得鬼,被俘飛行員說是可以給雷達制造一個假目標。”
“那你們最后是怎么把他打下來的,難道是用機炮?”
“當然不是,在那個高度用機炮風險太大了,而且效果也不好。”
鄭良群并沒有透露當時他們真的考慮過這個以命相搏的方案,畢竟最后還是沒用上,說這些顯得矯情。
一直在旁邊躍躍欲試的陳家亮總算得到了一個插入話題的機會:
“說起來,我后來聽電科集團的工程師說,最后我們能克服電磁干擾,還是因為常工您的啟發來著。”
“因為我?”
常浩南對于話題突然被引向自己感到有些意外。
“是啊,一個姓郭的14所工程師告訴我們的,說是受到您的一篇論文啟發,在殲8c的1472雷達上設計了一個抗拖引干擾的模式,以損失一些雷達刷新率和探測距離為代價,可以免受欺騙式干擾的影響,然后我們就發射了兩發霹靂11,把那架米格25打下來了。”
陳家亮雙手在半空中比劃著,向常浩南等人介紹整個作戰最精彩的部分。
“后來我們跟巴空軍的空降兵一起,在擊落點附近找到了飛行員,還有飛機殘骸。”
被搶過話頭很久的鄭良群又見縫插針地接了回來:
“其中最有價值的吊艙已經被秘密運回國內,交給軍工部門去研究了,至于逆向仿制么……這就要看他們的了,反正我們是很希望能有一種類似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