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服氣流
就在二人繞著飛機一邊轉圈一邊聊天的同時,611所跟過來的地勤人員也已經開始對飛機進行維護。
殲7f雖然從外表上看進行了徹頭徹尾的大改,但本質還是一架米格21,在可維護性上方面的表現仍然比較一般。
最大的進步是在常浩南的堅持下,使用了一個側開式的雷達罩,這樣就無需在維護雷達設備的時候費勁把頭錐整個拆下來放在地上了。
他伸手摸了摸自己親手優化設計過的進氣道唇口和雷達罩。
眼前的飛機雖然在細節上已經跟將近一年前在劉洪波教授課堂上展示的那個不同,但總體結構還是非常相似的。
常浩南到目前為止已經經手過的項目,大多數都是關鍵技術研發或者是老型號改裝,跟殲7f這種“我畫出來的飛機落了地”感覺終究還是不太一樣。
從比較近的位置上,他已經能看出來,這架飛機的雷達罩里面其實還裝著一部老式雷達。
“這是208a?”
目前華夏的雷達型號還處在技術爆發的前夜,能夠裝機的型號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個,其中能真正被稱為“雷達”而不是測距器,還能引導半主動雷達彈的型號,除了殲8c上面那臺14711472之外,基本上也就只剩下208a了。
也就是過去殲8b裝備的雷達,空軍
馴服氣流
這個話題對于前者來說已經算是日常,但盧育英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強調一下,免得對方忘了自己年前對611這邊的承諾。
盡管這個承諾跟他的項目并沒有什么關系。
“放心吧盧總,我這段時間在172廠幫他們改殲轟7的時候,專門要來了不少當年原型機試飛時候的數據,都是后面研究主動穩定性控制技術的時候能用上的。”
常浩南看著一臉緊張的盧育英,自然明白對方話里的意思,因此連忙出安撫了一番。
“主動穩定性控制……”
這個名詞的概括程度確實有點高,甚至無法直接判斷是用在飛機哪個子系統的技術。
“這是我從去年給603那邊做完新舟60那個機翼的顫振分析之后就在想的事情。”
知道這是個全新概念的常浩南順勢解釋道:
“既然可以通過主動手段控制機翼發生的顫振,那是不是也能用類似的思路控制,或者說至少提前預測發動機喘振?”
“后來在負責改進渦噴14的時候我就發現,發動機在進入喘振狀態之前,壓氣機內部其實是有一些可觀測特征的,如果能在這個時候及時進行干預,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進入異常工況,或者至少保持在旋轉失速的狀態,不至于對發動機和飛機本身造成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