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人就是一支軍隊
這個建議瞬間打開了會議室里眾人的思路。
在常浩南重生之前的那個年代,海軍搞遠海訓練已經屬于不值一提的家常便飯,有兩到三支艦艇編隊在遠洋執行任務基本成為常態。
但是擱在90年代末,這屬于做夢都不敢想的場面。
由于長期以來的“裝備維持費用”真的只夠維持裝備的基本存在,所以別說遠洋航行,艦艇部隊連出海的機會都不那么多。
這又進一步導致了人員訓練水平和經驗不足。
結果就是多數訓練科目只能在港口甚至岸上進行,正常的編隊航行對于海軍來說往往都屬于需要高級軍官帶隊的大活。
至于比較復雜的戰術演訓那就更少了,很多時候需要艦隊,甚至軍種層面協調才能完成。
近兩年對于訓練雖然有所重視,但情況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關鍵還是窮。
軍費雖然在漲,但基本都漲在最急需的裝備采購費用上面,其它地方只能往后稍稍。
這樣的背景下,能借著出訪編隊返航和飛機測試的機會,在不額外花錢的情況下搞一次演習,顯然是相當難得的機會。
并且在宣傳上,這種多兵種,甚至還是真正意義復雜電磁環境下的對抗也足以稱得上是貼近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