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來自海軍和空軍的同志們大家好,我是鄭良群,這次來是結合自己過去幾個月帶領部隊改裝新型殲8c戰斗機的親身經歷,與大家交流一些訓練、演習和作戰過程中的經驗教訓……”
看似普通的開場白,但王煒卻從中捕捉到了一個關鍵的字眼——
“作戰?”
這可不是一個可以隨隨便便說出來的詞,尤其對方還是近幾個月全軍航空兵里面的明星人物,更是不可能會犯下這種低級錯誤……
“首先來看下發給我們的殲8c飛行包線圖。”
鄭良群在幕布上調出了放在一起的幾張圖,上面繁復的線條繪制出了這架飛機在幾個典型高度下的包線。
飛行手冊中這樣的圖有很多張,但即便對于飛行員而,大多數情況下也無需把每個一千米高度上的包線全都記住——那是飛控計算機的任務。
“我可以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們保證,你們可以大膽地把飛機壓榨到包線邊緣的位置上,而不用擔心發動機或者翼面操作系統的穩定性,實際上,就我本人的經驗來說,這架飛機在中低空,尤其是3000-5000米高度上的包線甚至有些保守……”
“和裝備蘇27型飛機的兄弟部隊交流過程中,發現殲8c在12000米高度以下面對成熟的三代機確實很難取得優勢,但殲8c的優勢在于無需依賴任何進口航材、燃料和設備,地勤對于我們自己的飛機也更加熟悉,體現在演習中的結果就是出動率幾乎是他們的接近三倍……”
(請)
多兵種聯合,筑堤行動!
“飛機的雷達是我要重點強調的部分,它在中高空對干凈空域的探測距離相比蘇27略遜一籌,但是在5000米以下的下視能力要強得多,并且對于地雜波和海雜波也有更好地過濾能力,電科集團的駐場工程師和我介紹過,這是因為應用了一種全新的濾波算法……總之,這一點對于海軍航空兵的同志們應該更有意義……”
“由于霹靂11尺寸過大的彈翼,它在中低空的射程表現不佳,但進入15萬米高度以上之后,優勢就會體現出來,這一點在我和師參謀長陳家亮同志擊落三倍音速中隊米格25的作戰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煒再次轉頭看向旁邊的唐一平。
雖然剛才就通過一些蛛絲馬跡有了猜測,但真到了別人親口說出來的時候,那感覺還是完全不同。
而且打下來的還是米格25。
這個型號的傳奇程度無需贅。
海灣戰爭中面對絕對優勢的聯軍空軍,依然能來去如風,堪稱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
而這樣的飛機被輕描淡寫地擊落,給王煒帶來的震撼是絕對的。
他終于明白為什么自家師長剛才的語氣中全都是羨慕了。
30多年來航空兵部隊取得的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