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對方是因為一直沒聯系到他,所以只好直接找上門來了。
    這樣想著的功夫,他已經來到了位于超算中心一層門口附近的會客室。
    里面正坐著幾個人。
    為首的一個,常浩南竟然還認識——
    正是幾個月前他剛剛獲得華夏青年五四獎章之后,來京航給他做專訪的那位央視女主持。
    見到常浩南從門口走進來,對方幾人也隨即站起身。
    “這次見面,應該要叫常主任了,下午好。”
    二人握了握手。
    哪怕倪平經驗豐富而且早有準備,但真正再次面對常浩南的時候,還是免不了在心中感慨。
    別人可能不知道后者的真實年齡,但她是清楚的。
    畢竟就在區區三個月前,對方的身份還是京航大學的一個本科生來著。
    現在算算時間,也就是剛畢業不久,結果竟然就已經開始擔任科研領域的領導崗位了。
    簡直離譜,坐火箭升的都沒這么快。
    “倪女士,幾個月不見,您還是光彩依舊啊。”
    常浩南現在面對這種場景也算是稍微習慣了一些,知道眼下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岔開話題:
    “不知道我這次有什么地方能幫上忙的?”
    “接到了上面的要求,要給您再做一個專訪,主題是關于您開發出的那套抗洪救災設備,所以只好再過來叨擾一次了。”
    倪平在“再”這個字上加了重音。
    確實,哪怕放在整個央媒的歷史上,也很少會在三個月時間里給同一個人專訪兩次,而且還是因為完全不同的事情。
    盡管常浩南這次做出的貢獻確實不小,但這么快就連官方宣傳都能給安排上,恐怕離不開丁高恒和曹剛純二人做的一些工作。
    對于已經有過一次類似經歷的常浩南來說,做訪談這種事情已經算是輕車熟路了。
    而且再次面對鏡頭,他也沒了一開始的那種緊張感。
    “那我們這就開始?”
    常浩南順勢坐在倪平的對面。
    “這次您可能要出一下鏡,所以要先簡單化個妝,否則臉會很黑。”
    后者隨即叫來了隨行的化妝師。
    隨著常浩南身兼的職務和能夠調動的資源越來越多,他這個人的存在肯定是藏不住的。
    并且之前一直作為擋箭牌的新舟60項目和飛行器防除冰研究這兩塊也逐漸跟不上他的進步速度了。
    而恰好,他這次在抗洪救災過程中所做出的貢獻,完美符合作為“公開晉升理由”的要求:影響力足夠大、研究內容不敏感而且知道內情的人數很少。
    因此要大書特書地宣傳一波也實屬正常。
    ……
    這一次的訪談比之前那次要簡短不少,哪怕算上化妝和后面補鏡頭,總共也就用了不到四十分鐘。
    時間雖短,里面的信息量也一點不少。
    尤其是重點關注了常浩南在得知水災發生之后,毅然下定決心,把專利免費授權給防洪物資生產廠家的光輝事跡。
    當然,這個故事里面的片段全都是真的,絕不存在胡編亂造。
    只不過發生的順序被稍微調整了一下,以突出訪談對象的高風亮節。
    作為一個有原則的人,常浩南還是提出希望能完全還原全部事實。
    不過后來對方一再堅持,他也只好勉為其難地答應了下來……
    除此之外,訪談過程中還透露出了一些別的消息。
    比如不僅一線就救災指戰員對于“息壤”贊不絕口,就連這次防洪任務全流域總指揮也青睞有加。
    在息壤被成功應用于江陵大堤的泡泉口填堵之后,后者不僅要求各工廠迅速加大產量,甚至還親筆題了字。
    以及,在提交到上面去的階段性報告中,花了整整一章的篇幅來介紹息壤在抗洪搶險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這對于已經打定主意要通過這件事情給自己掙一筆影響力的常浩南來說,顯然是個巨大的利好消息。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