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號未知的隱身飛機”
    已經完成預定驅離任務的巴亞尼并沒有立即選擇返航,而是仍然跟在目標后面緊追不舍了一段時間。
    這也是他在兩伊戰爭中得到的經驗。
    當面對一種大航程的戰斗機時,如果看到對方掉頭就馬上結束任務,那么冷靜下來之后的敵軍飛行員仍然有可能選擇卷土重來,到那時候被動的就會變成自己。
    尤其那架土耳其空軍的f4戰斗機經歷了一個非常影響高度和速度的180°急轉向之后,似乎并沒有非常迫切的加速意愿,一直在慢悠悠地以高亞音速往西飛行,一副想要玩拖刀計的樣子,更讓中校感到顧慮重重。
    最終他駕駛著f4ec一路追逐目標到西阿塞拜疆省西部邊境,一度迫近到對方身后大約35公里的地方并把雷達調整到跟蹤模式。
    直到這時,雷達顯示器上的目標似乎終于感受到了要命的威脅,在一段對于f4而相當迅猛的加速之后突破音速向西逃竄。
    看著hud上目標旁邊代表著速度的數字不斷向上跳動,巴亞尼終于松了口氣,在收起節流閥減速的同時右手輕輕帶桿,通過一個小坡度轉彎把航向調整向南——他剛剛已經能夠清晰地看到前面不遠處海拔超過5000米的艾爾山主峰,說明飛機已經相當接近土耳其領空。
    盡管伊土之間的關系并不好,但雙方并無任何邊界劃分上的沖突,兩國在1932年進行了一次罕見的、雙方都認為自己賺到了的領土互換,目前都沒有改變現狀的想法,因此他無論如何不能再繼續往西了。
    “報告指揮部,已經完成驅逐任務。”
    他在電臺中向指揮部報告了自己的成功,
    “干得好,卡瓦01,可以返航?!?
    卡瓦是波斯神話中的英雄,自從巴亞尼取得人生中“型號未知的隱身飛機”
    ……
    大約一分鐘后,厄爾蓋終于徹底從剛剛的恐慌之中回過神來:
    “中尉,你應該知道回去之后要怎么向上面報告的?!?
    他們這次出擊的目的實際上是轟炸位于東南邊境山區的分裂主義武裝勢力,為此攜帶了多達3噸炸彈。
    不過當他們真正飛到任務區域的時候才發現,相當一部分目標已經轉移到了波斯,于是才在邊境附近徘徊了一段時間,猶豫是否要進行一次越境轟炸。
    結果差點招來大禍。
    剛剛他的雷達全程都沒有發現空中有任何目標出現,但雷達告警裝置卻接連響個不停。
    即便在它轉向返航之后,那個幽靈一樣的信號源仍然繼續鎖定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以至于少校不得不要求后面的丹格一次把全部12枚炸彈和副油箱全部丟掉來加速逃命。
    這種事情要是讓上級知道,那他恐怕不會有什么好果子吃。
    然而后座的年輕人在這方面的道行顯然還不夠深:
 &n-->>bsp;  “就說我們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遇到了不明敵機,所以中途把炸彈丟掉了?”
    誠實的回答差點讓厄爾蓋一口氣沒喘上來憋死過去:
    “蠢貨,你要是這么匯報上去,那這輩子就別想轉成正式飛行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