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回答道。
而坐在徐洋旁邊的楊慧梅關注的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常總,你論文上封面了?”
“頂刊封面?”
“還是插隊上的?”
她的研究方向雖然并不涉及具體技術,但sci論文也有管理學運籌學(sor)方向,所以對于這些東西還是有概念的。
90年代末這功夫,華夏別說科研強國了,連科研大國都算不上。
能在一份稍微不那么水的sci上發表論文,就差不多可以到一些普通高校謀個教職。
就連二作乃至三作,在某些場景下都是有價值的。
楊慧梅作為京航大學教授,也就發過兩三篇sci而已。
至于什么頂刊,什么封面……
那想都沒想過。
徐洋轉過頭,用十分疑惑地眼神看向目瞪口呆的楊慧梅,似乎很不理解她的大驚小怪:
“也還好吧,上次那篇不也是這樣么?”
她說的自然是那篇讓常浩南和她兩個人直接化身de算法教父教母的控制學論文。
“還有上次?”
楊慧梅又不研究控制理論,只是聽說過常總之前發過一篇非常牛逼的文章。
專業不同,她也沒去看過內容。
更不知道其中一些具體細節。
當然,她現在已經知道了。
看著面前的兩個妖孽,楊慧梅內心中浮現出一種無力感。
“我何德何能跟你們兩位臥龍鳳雛坐在一起對話……”
扶額jpg
看著有些頹唐的楊慧梅,常浩南覺得,哪怕出于對員工的關心,也應該鼓勵一下對方。
否則她工作效率降低了,最后還是自己受損失。
“其實發論文只是證明自身價值的途徑之一,往其它方面想一想,楊教授在商業領域也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嘛……”
乍一聽到這句話,楊慧梅心想也對,很快重新振作起來,開始討論雜志封面的設計問題。
如何用比較隱晦含蓄的辦法表現出火炬集團的特點。
最后的結果是,在封面上加入一個不帶標識的、torch
ultiphysics軟件的計算封面……
方案定下來之后,楊慧梅便起身離開,準備返回自己在另外一棟樓里的辦公室。
但是走在路上,她越想越覺得不對。
“在商業領域也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
楊慧梅停住腳步:
“這不就是說我在學術界已經沒指望了???”
但她好像又無法反駁。
更無力了……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