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選中,除了項目本身的技術含量之外,還要考慮成果對于國家的貢獻。
就導致二等獎里面的不少項目,聽上去都有點相似。
比如某一批集中上去的五個,分別是“早熟優質多抗馬鈴薯新品種選育與應用”、“早熟優質多產水稻新品種選育與應用”、“矮稈早熟多抗優質中筋小麥品種”、“高產多抗節水型小麥新品種”……
要論技術,基本就是同一技術在不同作物上的復刻。
但對于農業增產和保障糧食安全的貢獻卻是實打實的。
二等獎里面,并沒有常浩南熟悉的面孔出現。
畢竟,他參與的幾個項目,都不太可能被踢到二等獎的范疇里面。
一等獎的名額,就要少上很多了。
最多也就是3-5項之間。
前兩個上臺的不出意外是楊奉畑和閻忠誠。
《殲8c改進型戰斗機》、《渦噴xx航空發動機》
“這么看,老楊今年的院士肯定是穩了,老閆的話……可能還得等兩年,不過問題應該也不太大……”
劉振響在常浩南旁邊小聲分析道。
但是很快,他就在主要完成人的名單里看到了亮點。
常浩南的名字排在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