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穩定裕度不夠,那就需要再增加一個發動機控制單元,如果裕度過剩的話,還可能得減少一個,畢竟一套ecu和相關的線纜加在一起,也有個幾十公斤的重量……”
“分布式控制增益矩陣……這……還可以這樣?”
剛剛一直坐在常浩南旁邊的姜甫和眼中頓時閃過一絲茅塞頓開的明悟。
在去年把624所的研發重點轉向垂直起降發動機之后,擺在他面前的最大問題就是發動機垂直輸出動力過程中的控制響應和穩定性問題。
要知道,垂直起降不像平飛,推力大點小點影響都不會很大,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推力輸出失衡,那飛機輕則失穩重則直接墜毀。
然而垂直起降過程的高壓燃氣要經過一個90°甚至更大角度的偏轉,可能受到的外界擾動反而更復雜……
所以對于發動機控制系統的要求相比普通發動機來說要高得多。
在目前用老型號渦噴7發動機外接垂直噴口進行測試的過程中,哪怕用上電控單元,也仍然不能保證垂直輸出過程的可靠性。
但常浩南剛剛這一陣卻,給了他一個完整的思路。
姜甫和只覺得可惜,自己并不是控制算法領域的專家,所以現在空有一個思路,卻很難落實下去……
坐在對面的徐洋剛剛就已經把那兩張紙拿到手里,別人還在提問的功夫,她已經飛速看完了上面的內容:
“這樣的話,我只要在測試控制系統里面加入一個丟包和時延模擬就可以……而且本質上,丟包也可以被等效為發動機的輸入時滯……”
“所以,可以認為發動機的輸入端存在隨時間推移而同步增長的時延,從而使得發動機收到的控制輸入信號只跟測量值有關……”
“當然,這種辦法測出來的結果是系統允許的最大連續丟包數,不是丟包率,應該沒問題吧?”
“可以。”
常浩南果斷點頭:
“用最大連續丟包數的話,無非需要稍微改一下極限參數設置邏輯,這是個完全獨立的單元,也就幾個小時的事情。”
“那等我消息,兩天之內給你弄好。”
徐洋把兩張紙丟在桌上,站起身點了幾名624所工程師的名字,便帶著他們匆匆離開了控制室。
“常總。”
在房間里面重新變得冷清下來之后,姜甫和重新找上了常浩南:
“關于您剛剛提到的分布式控制增益矩陣,能說一下完整的思路么?”
后者稍微一愣。
主要是沒想到會有人問這種問題。
因為這個屬于設計過程中的內容。
不過轉念一想倒也合理,畢竟624所又不是只做航發測試,他們本身也是渦輪動力研究機構。
甚至在上一世,有不少核心機都是624所搞出來的。
只不過如今因為他的原因導致人家幾乎成了小透明……
“這個其實是受到了主機那邊飛控程序算法的啟發……”
常浩南說著重新拿過來了紙筆。
他在這件事上并沒有說謊。
確實是受到飛控程序的啟發。
只不過不是自家的飛控程序,而是美國人的。
后世f35戰斗機飛控的一個巨大問題,就是在某些飛行工況下會出現巨大的舵面操控延遲。
一直到常浩南重生那會,這個毛病都還沒解決……
所以他在開發渦扇10控制程序的時候,幾乎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