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創造歷史
知識產權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受到時代所限,光靠常浩南他們三個人在這干想,那肯定是沒指望的。
所以,常浩南干脆也不準備在這個問題上糾結太長時間。
“楊教授說的確實有道理。”
他思索片刻之后,直接就拍了板:
“不過應對盜版問題就像大禹治水,不但需要堵,還需要疏,所以我們做兩手準備。”
“一是像楊教授說的那樣,隔一段時間就打幾只出頭鳥震懾一下,當然主要還是挑涉案金額比較大、情節比較嚴重的,像是那些偷偷用咱們的軟件,一年也做不了幾單生意的真個體戶,也沒必要趕盡殺絕,就當是給市場推廣做貢獻了。”
“二是從我們集團自身的角度,也需要給正版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比如業務培訓,技術指導,包括數值計算業務部那邊,我看最近幾個月受到的訂單量暴漲,也可以考慮優先接受購買了正版軟件的用戶請求。”
這兩條,基本上屬于商業軟件運營的版本答案了。
只要服務做到位,相當一部分客戶還是會有付費意愿的。
當然,在眼下這會,“賣軟件本質是賣服務”這個思路,多少還是能讓人感到幾許新鮮。
不過,剛剛那一波,已經把另外兩人的震驚閾值給拉的有點高了,故而如今也只是露出些許異色,又把常浩南所說的
一不小心,創造歷史
“……”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21世紀初也爆出過幾次影響較大的造假事件,不過基本都是孤例,影響范圍相對比較小。
等到后來被大范圍曝光的時候,日本經濟本來也快要完犢子了,屬于虱子多了不癢,只能算是反向錦上添花。
而如今他在90年代末就集中引爆了這顆大雷……
總感覺一不小心就創造了歷史。
畢竟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劇情實際上是“日本經濟本來已經出現的復蘇跡象因為一系列造假和違約問題被直接打斷,于是重新回到了衰退期”。
“不知道這條時間線上池田信夫如果寫《失去的二十年》,會不會把這一段給加進去……”
常浩南在心里暗想道。
但轉過念去又覺得,這書好像沒必要非得等池田信夫去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