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干,終局
顯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會陪著歐洲人一起腦死亡。
在這種很可能改變世界線走向的大事面前,掌握主動權,是極其重要的。
應該說,美軍在這方面的效率極高,幾乎是在堪薩斯州精神號被擊落的兩個小時內,就完成了一系列事后處置。
如果不是因為倒霉的馬洛特準將碰巧被彈射到了幾乎市中心的位置,又在前往郊區的過程中因為gps干擾而完全走錯方向,導致戰斗救援小組的直升機等了半個小時愣是沒看見人影從而被迫撤退,那么這次事件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被收窄到一個非常小的程度。
只可惜,有些事情,沒辦法如果。
錯誤的目標、未爆的航彈、被俘的準將。
讓他們的處境頓時變得非常尷尬。
而是一個車隊。
中尉平復了一下驚魂未定的心情:
幾小時后,當地時間,4月18日夜。
“跟上級匯報,就說剛剛有一支kfor車隊通過了檢查站,詢問我們是否需要跟進去。”
不過,位置更高的康迪特倒是沒太受到影響。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情況有些不對。
正在站崗的上中士馬修·康迪特按照慣例站在悍馬車的機槍手位置,百無聊賴地看著面前的公路。
而恰好,為了表示“精誠團結”,kfor的序列里面,還真就有幾支來自東歐不同國家的隊伍。
因為他們在巴爾干地區,真的有一支可以馬上調動的部隊。
正面的說辭肯定不會這么直白,不過話里話外就是這么個意思。
……
對方突然打開遠光燈,讓地面上的人一時間有些睜不開眼。
至少不能是俄國人主導的公開透明。
隨著“砰”的一聲巨響,檢查站的阻攔桿被撞飛,十幾輛btr裝甲車在一隊美軍的注目禮下,魚貫駛入了邊界的另外一邊……
但90年代以來,有大量裝備蘇式裝備的國家成為他們的盟友或者準盟友,直接導致依靠裝備型號分辨敵我的辦法完全不可行。
康迪特一時間想不起來自己的kfor臂章被丟到哪里去了,如果現在就需要的話,可能還有點麻煩。
為首的一輛,從輪廓上看,似乎還帶著炮塔……
這番表態結束之后,華夏也跟著站了出來,表示我也早就跟說過,要以和為貴,不要亂動兵戈,你們看,現在亂套了吧。
波黑邊境。
沒錯,其實就是他們。
“叫伱們當初組建korf的時候不帶上我,現在遭報應了吧?如今亂成這樣,維護和平不靠我,難道還能靠你們?”
旁邊的另一個人滿臉震驚。
無線電操作員當即會意,趕緊調整頻道,試圖跟上級取得聯絡。
kfor,是一支準備在盟軍行動勝利之后進駐巴爾干地區以控制局面的部隊。
雖然邊界地帶附近并未受到戰火直接波及,但除了少數家在一邊而工作在另一邊的倒霉蛋之外,就更不可能有人走這條路了。
由于站的位置最高,因此他比其他人更早看到了遠處沿著公路行進的一排車燈。
“你們的行動前天晚上才造成了一百多平民傷亡的慘劇,其中大部分還都是你們自己人,說好的為了維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