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更先進
這是一個科研狗們很容易聽懂的梗。
highlight除了用作動詞的突出、高亮、強調之外,還有一部分學術期刊,會要求作者將論文內容中的引人注目的重點整理出來寫在文首,也稱為highlight。
而哪怕沒有從事過科研工作過,這個單詞其實也跟中文名“高明”一樣,很容易跟預警機的任務特征聯系起來。
總之,完全滿足王曉模關于“中英文雙關”的要求。
當然,名字叫什么,終究不是重點。
一個新技術含量如此之高,以至于很可能突破70的項目,最關鍵的還是能按部就班地推進。
否則很容易主次不分,最后走向一團亂麻的結局。
因此,盡管這是一個幾乎完全外貿導向的型號,但仍然需要獲得來自上級單位的支持。
光靠電科集團以及航空動力集團兩家企業(yè),就算能拿出一定資金,也很難協調其它系統的力量。
再者說,光控相控陣雷達這個技術,最終肯定還是要為華夏自己的國防建設服務。
外貿型號只是技術驗證過程中的副產物而已,起到一個開源節(jié)流以及收集用戶數據的作用。
于是,常浩南和王曉模二人一拍即合,用最快的速度整理出了一份可行性報告,分別從理論和工程兩方面,說明由光電信號和光電元器件控制微波信號這一思路的應用前景。
然后共同提交了上去。
……
幾天后。
國防科工委,主任辦公室里。
丁高恒已經盯著桌上那份只有二十來頁紙的報告看了有一段時間。
沒錯,只是看。
并不是讀。
因為已經有大概二十來分鐘沒翻過頁了。
更何況,從拿到這份報告到現在,他早就翻來覆去地看了不下十遍。
除了數學公式以外的部分,說倒背如流可能夸張,但正著背下來,估計問題不大。
在擔任國防科工委主任之前,丁高恒長期從事慣性器件和導航系統的研發(fā)工作。
盡管聽上去并不相關,但這一研究方向其實少不了跟包括雷達在內的其它探測系統打交道。
至于控制系統和控制理論,更是可以算老本行。
所以,他過去一般都自認為“懂點雷達”。
然而今天,他卻對這個自我認知產生了懷疑——
自己好像……
也沒那么懂雷達……
“曉模同志,浩南同志。”
丁高恒坐直身子,把目光從桌面的報告上挪開,看向辦公室另一邊沙發(fā)上的兩個人:
“我知道前些年美國那邊提出了一個下一代驅逐艦,叫dd21的研發(fā)計劃,里面有一個關鍵部分就是dbr,雙波段雷達。”
“咱們的這個多波段雷達……和美國人的dbr,是類似的概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