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到了一艘航母?
隨著常浩南在臺上的宣告,整個數值算法與計算科學大會也隨之達到了最高潮。
至于后面持續一天半的報告環節……
反而關注度并沒有那么高。
無他,太專業了。
本次大會的實際參會者,大約有一半都來自企業端,其中三分之一并非專業技術人員。
而由于常浩南有意將大會朝著“學科前瞻”的方向去打造,因此報告內容多以理論為主。
對于那些能聽懂的人來說,當然稱得上是收獲滿滿。
但別說媒體和企業,就算是數值計算領域的研究者,如果不是專精于報告主題的方向,也很有可能聽得云里霧里。
唯一有些話題度的事情大概是,最先做報告的常浩南,報告內容卻是給
拍到了一艘航母?
好在從發射到入歸再到進入工作,中間還需要一個周期。
而常浩南并非衛星設計師,只是負責星載和地面兩套軟件系統而已。
所以,只要等衛星第一次進入工作的時候他能在現場就好。
也就是現在。
“欒主任,按照計劃,衛星已經在今天凌晨3時45分正式轉入工作狀態,很快就將傳回第一批遙感照片?!?
說話的是整個海洋一號衛星項目的總設計師,張維永。
“第一批照片……一定能通過篩選么?”
欒文杰詢問道,同時目光轉向常浩南。
由于海洋一號的拍攝內容高度敏感,無法像一般遙感衛星那樣,將成像結果就近發送給世界各地的接收站,再由接收站通過地面傳輸手段傳輸至京城控制中心,因此通信窗口相對短得多。
而根據星載的篩選算法,如果照片并未拍到地面感興趣的內容,那么將不會占用寶貴的天地鏈路將其回傳。
“這個……還是很看運氣的。”
常浩南解釋道:
“航空母艦不比商船,除了港口和海峽以外很少走固定的航線,單獨一顆海洋一號衛星,對同一處位置的重訪周期哪怕最短也有3-5天,如果運氣不好,那連續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找不到目標也正常?!?
“不過,在每次回傳照片之前,衛星會先發出一個詢問信號,地面可以選擇只接受經過衛星初步篩選的信息,也可以選擇不進行篩選,全部接受。”
之所以這么設計,一方面是進行兜底——
萬一鑒別算法出了問題,至少這顆衛星還能當成普通海洋遙感衛星來用,而不至于變成廢鐵。
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這顆衛星畢竟還是要承擔一部分科研任務。
欒文杰自然聽出了這話里的意思:
“所以……馬上要測試的,就是不經過篩選,全部接收的狀態?”
“沒錯。”
常浩南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現在衛星畢竟剛剛進入工作狀態,重點還是測試它上面設備的基本功能,至于算法層面是否有效……這個可能需要再等一段時間碰碰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