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約定十日后,各家所造的部件統一運到東鄉村。
安排好這件事,李原又派崔平去附近各村收購苧麻。
約定好價格,同樣要求送到東鄉村。
李原返回到村中的時候。
發現工坊的工地上,一片熱鬧的場景。
人們往來穿梭,運送著木材土方和石料。
李原要建的三座長屋每日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長。
李原甚至在工地上見到了很多孤女自愿來幫忙。
她們知道這座麻紡工坊,就是為她們這些孤女建的。
心下感激,能做的就是幫工地運輸打雜燒開水。
她們比任何人都希望工坊早日完工。
負責監督的福叔和劉黑子也沒虧待了這些孤女。
只要來幫忙的,每人都管一頓粟米飯,外加五錢的工錢。
后來村中的老人和孩子聽說之后,也趕來幫忙。
李原依舊讓福叔和劉黑子給他們管飯和每日五文的工錢。
就這樣,幾乎在全村人的幫助下。
不到十天時間,麻紡工坊就建成了。
工坊內有三間長屋,最小的一間是漚麻室。
苧麻運來后,會先在這里進行漚麻處理,之后加工成麻纖維。
第二間最為寬大的長屋就是工坊的生產間。
李原特意設計了更大的窗戶便于采光。
生產間的面積很大,至少能同時擺下二十部李原設計的改良織布機。
第三間屋子就是庫房,用于儲存苧麻材料麻線和麻布。
這幾天,從各村收購的苧麻材料已經源源不斷的運到了東鄉村。
等待加工的苧麻已經堆滿了庫房。
到了第十日,李原在西河堡定制的紡車和織布機的木質部件,也被工坊陸續送了過來。
各種木質部件堆滿了長屋。